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集部 >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 卷上(10)

于是阿难问世尊曰。欲发道意为菩萨者当以何为本。佛言。精进不懈分别空慧。欲度一切不见吾我及与寿命。是则为本。又问曰。宁有迟疾。佛言。亦有亦

  于是阿难问世尊曰。欲发道意为菩萨者当以何为本。佛言。精进不懈分别空慧。欲度一切不见吾我及与寿命。是则为本。又问曰。宁有迟疾。佛言。亦有亦无。又问。何谓为有。何谓为无。佛言。有者从精进而不懈怠积殖功德。布施戒忍精进一心智慧善权方便慈悲喜护四恩空行。得无上正真之道。不从懈怠得。斯谓有也。无者道无处所无形无名譬如虚空。不从造作而可获也。无所造作无心意识。无内无外亦无中间。无取无舍乃应入道。斯谓无也。所以者何。乃往历劫其数难计会。有转轮王名曰自在。王有千子勇猛杰异。国土七宝主四天下。治以正法不加刑罚。尔时有佛。号曰宝妙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时佛说法。初语亦善中语亦善竟语亦善。分别其义微妙具足。净修梵行演法弘普。时会菩萨无数亿众。声闻缘觉不可称限。时转轮王供养侍佛积有年岁。千子宝臣大众翼从。俱诣佛所。稽首足下却一面坐。佛为广说菩萨之行。多所安隐多所救护。于一切人为第一尊。王及诸子宝臣翼从之众。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夙夜精进不敢倦息。供养如来一切所安。于是千子悉于佛前自试功德。各各探策谁前作佛。得上策者余降不如次第作佛。懈怠薄德最当在后。寻如所言各各探策。有一太子最后得策。穷久下第乃得作佛。则时愁戚不能自胜。便自投身如大山崩。吾身云何最后作佛
  佛告之曰勿得忧感。道无有限亦无远近。能分别解空无之慧便在前耳。于时太子闻佛所说即时踊跃。即发无上正真道意。得不起法忍。行大慈悲。解一切法如幻影响如野马如梦芭蕉水中之月。千人之中第四得佛。号曰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其余诸子次第得佛。最后当得作佛者名曰楼由。佛语阿难。欲知尔时转轮圣王者。定光如来是也。失策太子。便解空无精进不懈。先得佛者则吾身是也。其余诸子贤劫中千佛兴者是也。当知斯义。道无远近解空别妙知自然法乃得佛疾。尔时诸会莫不欣然。普发道意为菩萨行。五千菩萨逮得法忍。万人得柔顺法忍。于是日天王与无央数百千天人。来诣佛所稽首足下却住一面。前白佛言。以何等行为日天王行照四天下。何缘为月照夜除冥。佛告日王。有四事法得为日王。何谓为四。常憙布施修身慎行奉戒不犯。又志然灯于佛寺庙。若于父母沙门道人殖光明德。是为四。佛时颂曰
  常乐兴布施  奉戒不犯禁
  然灯于佛寺  若于父母前
  好憙佛正典  不诽谤经法
  敬沙门道士  因斯得为日
  身出千光明  普照四天下
  诸窈冥之处  莫不蒙晖曜
  佛告日王。又有十事。为日天王。何谓十。身不杀盗淫。口不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不恚嫉痴。是为十。佛时颂曰
  恭己自摄护  而不杀盗淫
  不两舌恶口  妄言及绮语
  心不怀嫉妒  无嗔恚诸毒
  离六十二见  日光照四方
  佛告日王。又有四事。得为月王。何谓为四。布施贫匮。奉持五戒。遵敬三宝冥设锭光。君父师寺。是为四。佛时颂曰
  布施诸贫匮  常奉持五戒
  然灯于佛寺  恭敬侍三宝
  心存念诸善  蠲却世众恶
  自护身口意  得月光照冥
  于时日王白佛言。唯愿大圣。枉屈尊神到宫小食。令诸导御虚空神天皆蒙大恩。闻深妙法悉发道意所度无量。时佛默然已受其请。日王见佛已许就请。绕佛三匝忽然还宫。办百种食若干甘美。床榻坐具挍饰鲜洁。为佛敷座高四千里。于是日王立于宫殿。遥重请佛倾侧竦息。以偈赞曰
  布施于一切  所有无所吝
  亦不望相报  得佛度十方
  智慧如虚空  所化无挂碍
  一切皆蒙恩  时到惟屈尊
  慈心加众生  未曾有危害
  悲哀未度者  施诲以法宝
  威神照群黎  救脱贫匮者
  惠以七大财  时到唯屈尊
  睹众生迷惑  五道之勤苦
  常以加大恩  慰勉诸恐惧
  开化以法教  示导诸不及
  种至空无慧  时到惟屈尊
  其光踰日月  威德超须弥
  智慧越虚空  双比不可喻
  日月照众冥  但能成万物
  佛照五道人  悉令获五眼
  虚空尚可度  海水知几渧
  须弥十方地  亦可知斤两
  如来智慧圣  功祚弘巍巍
  无限普超彼  时到惟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