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世尊告大众会。时到悉严就日王请。则皆受教。佛与大众踊在虚空。至日王宫坐师子之床。众会坐毕。王后太子诸天眷属稽首于地。即以至心供养世尊。手自斟酌百种之鐥。饭讫澡毕更取卑床。自坐佛前恭肃听法。佛告日王。一切三界所受形貌皆从心意。心意无形而有所造随行立身。豪贵贫贱皆归无常。如泡起顷寻复坏灭。一切世间所有如是。当信道德正真可怙余不可恃。弃捐众行奉行法行。何谓法行。无生之行除诸所生。真谛之行所存殊胜。入道之行无所忘失。布施之行无所吝冀。持戒之行普得诸愿。忍辱之行不乱众人。精进之行未曾动转。一心之行意行常达。智慧之行。以圣眼睹。慈心之行忍一切苦。悲心之行等意众生。憙心之行以法开化。护心之行安慰一切。神通之行六通以达。惟空之行无恚害心。消灭之行度诸群黎。四恩之行合聚救人。博闻之行从受成道。不起之行而观自然。道品之行不获有为。本无之行无罪福报。缘起之行了知无明明不可尽。众劳之行解人物自然。诸法之行了空见慧得平等觉。伏魔之行无能倾动。三界之场虽处不堕。师子之行善胜无畏。力无惧行所向无畏。三达之行无有挂碍一心觉场大智普具。教一切行无所不周。化六十二见行济众罗网。九十六径诲入一道。如是日王。菩萨以应斯行则顺道行已顺道行则应大慈。已顺大慈则应大悲。已顺大悲则应大铠。已顺大铠则师子吼。已师子吼则应化幻。已顺化幻则入五道。已顺五道则随时入。已随时入无所不变。已在所变无去无来。度无所度净无所净。明无所明觉无所觉。乃为正觉 佛告日王。欲达去来今现在事十方诸佛法身平等。常当信乐分别此义。欲知生死十二因缘所从兴发三趣之患五盖之覆。当解此义信奉行之。欲了十二部经典之要。开三达教越于三脱至三达智。当解斯义。犹郡国县邑丘聚村落百谷草木药果之树。皆因地生。菩萨入斯慧无所不化皆成立之。至于无上正真之道。声闻缘觉皆依因之。佛说是时。日天王王后太子眷属诸天。其心自然皆得不起法忍。十亿天人发无上正真道意。于时世尊即从座起而立空中。与无央数百千之众眷属围绕。以偈颂曰 天人不解了 从来难计量 迷惑于五趣 如鱼着钩饵 三界犹如幻 恍惚不见处 生者不自觉 为意识所使 堕于四颠倒 甚可愍哀怜 自计身有常 不信于道真 一切从空生 反恶闻空慧 如人从亲生 更不孝父母 [狂-王+区]者化为虎 不觉为人时 寻还害家中 不别其亲疏 人本从空生 憎无亦如是 迷乱于阴入 犹醉者裸驰 [狂-王+区]者变为人 乃识家亲属 已分别本无 乃解一切空 空者不念空 空亦不见空 已达无所生 乃能解自然 欲求菩萨行 度脱众生类 当了一切法 自然如幻化 分别斯慧已 周旋不以离 则深入微妙 权慧开度人 佛说是时。无数亿天虚空诸神。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不可称计菩萨得不起法忍。佛还维耶离[木*奈]氏树园 尔时城中有大长者。名曰解法度。供养先佛无数百千。殖众德本不可称限。稽首诸佛礼敬难量。咨受法言。于无上正真道意志不退转。不起法忍出于智慧。所度无极善权所济不可计议。与眷属俱来诣佛所。稽首毕一面坐。叉手白佛。供养世尊得何功德。佛告长者。奉华散佛生生端正衣饭自然。烧香芬熏身体香洁名德远闻。其然灯者天眼明慧不处窈冥。幢幡施者所在富乐财宝无限。上缯盖者致得屋宅覆盖不露。音乐倡伎乐佛塔寺及乐一切得天耳彻听。履屣车乘施者得轻举能飞。一心向佛得知宿命。慈察众生知一切心。以法施与得诸漏尽。以食施与常值法会。以衣施与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灭度后其有供养形像舍利。德皆如是稍稍顺法。因斯得度无为之道 解法长者复白佛言。宁有供养殊过于斯华香幡盖伎乐履屣车乘饭食衣服者乎。佛言有。又问何所是。佛言。发菩萨意哀念一切终始之患欲令济度。大慈大悲不厌生死。求诸总持三藏之奥。优奥难量无极之慧。平灭三涂导以三宝。分别于空无相无愿。超三脱门得三达智。睹人根本本无处所因缘而生。观一切法亦无去来。六情自然如水上沫。四谛无谛譬如野马。了本无已乃为正谛。慈悲喜护布施以法。仁爱众生劝益群黎等利一切。六度无极善权方便。随顺而化不恶生死。又如飞鸟飞行空中乐于终始。譬如华果苑园流泉戏庐。不违大圣真妙之海。不畏四魔。降伏众邪六十二见。化发九十六种诸径之惑。舍声闻缘觉之行。知无我无人无寿无命。遵修正真无上大道。斯供最胜。自观己身如幻化耳。十二因缘了无端绪。所以者何。本无有痴缘对而兴。从痴致行。从行致识。从识致名色。从名色致六入。从六入致习。从习致痛。从痛致爱。从爱致取。从取致有。从有致生。从生致死。从死致忧。从忧戚悲感不可意恼。了知本无尚无有痴。何有行识名色六入习痛爱取有生老死忧悲之患。永无有也。诸缘悉除不住三界不乐泥洹。无大道念无小道想。游生老死譬如日月不出不入。于世间人有出有入。菩萨如是。开化一切现生三界。说三乘教便现灭度。于一切人见诸生灭。于菩萨法无有生灭。是供养者。最为殊胜为尊为上。无极无底之供养也。佛说是时。十万天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解法长者及诸眷属。皆立不退转不起法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