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人本欲生经注 序(4)

若阿难识不得名字驻已识不得驻得增上为有生老死苦习能致有不阿难言不 省文有似上乘望识入胎受有名字。身或七日或三根成而胎伤。宁滋长成十二缘不

  若阿难识不得名字驻已识不得驻得增上为有生老死苦习能致有不阿难言不 省文有似上乘望识入胎受有名字。身或七日或三根成而胎伤。宁滋长成十二缘不也。若当尔者与上不毕也。又此说无名字是无常之说。非尽谛言也。而今少行又文乱。似出经时未皮缺也。就而通之者云。大不信无痴。岂得望行与望识不也。夫万冥存乎痴。万照存乎慧。故此经以痴为本。以谛对也
  如是阿难从是致 致生也。从六大生望识也
  从是本 望识以六大为
  从是习 习痴以成识也
  从是因缘 因痴有识缘也。上二十事实有十八皆然也
  识令有名字名字因缘有识 十二事穷此
  是如是为识因缘名字名字因缘识止是说名止是处对止是诤本现当从有慧莫受 称名字反覆而结之。云止是者十二事终是说名字处也。对止是者上诸云便对也。诤本见者三耶见也。堕耶见则失正观。正观四慧也现当见也故曰诤本。见当从慧莫受也
  几因缘阿难为计痛是为身阿难言是法本从佛是法正本佛自归本佛愿令佛说令从佛说是说受解利佛言听阿难善哉善哉谛受念佛便说贤者阿难应唯然从佛闻佛便说是或阿难有见是痛为身 失忧三更而愚堕为身
  或有见是痛计非身但为身更痛法见是为身 但为已上称痛而云无也。此云身更痛法与漏分布三痛身更知同也。上三痛亦皆云更知也。以身更为异耳
  或一身为是痛见不为身亦不为痛法见痛法计是不为身但为见是身为身 但为已上亦称上二事云无也。见后解中云不觉。乃后问解三事亦云见也。觉见义同耳。但有有为异也。不不解也。觉悟之称也。漏分布曰三痛心更知。似其事也。若不尔者。宜言三痛觉由身也。上言三痛更由身也。犹六觉六更也。此下散说为三痛病。其文亡而错。得下慧心解三事之重释。以次此非其事也
  彼阿难或为在是痛计为身 由痛而修身也。此即下道慧解痛文也。而迸续此为痛病也
  当为对说是 此文意称上计痛为身者辟而执之也下色重解不称为宾主也
  是痛贤者为三辈有乐痛有苦痛有不乐不苦痛是贤者三痛见何痛应作身乐痛时阿难是时二痛已为灭为苦亦不乐亦不苦是时但为乐更乐痛阿难非常苦要灭乐阿难痛已灭离身不在身计 将明无身。故云痛有三而身一。何适为身耶。欲言乐痛是身。当其亲乐则无苦与不乐不苦三痛。而今一乐非身明矣。又令[庶-廿+(臣*巳)]譃观其常。身死败灭以谛照之。复非身明白矣
  是如是是时阿难苦痛便时是时为两痛已灭为乐亦苦是时但为更苦痛苦阿难痛非常苦尽法苦阿难痛已尽身不复更知是时阿难 与乐痛同义不别解也。此中乐亦苦。苦上少三字。宜言乐亦不乐不苦也。便字从宜为更也
  亦不苦亦不乐不更是痛是时两痛灭痛亦苦但为是时不苦不乐更是痛不苦不乐阿难痛法非常苦尽不苦不乐阿难痛已尽应无有身自有是计或阿难为行道 亦同上二义也。长下不字也。中云痛亦苦。宜云乐亦苦也。不大乐不大苦中中人也
  为是非常法痛为计见身或有阿难为行道 常观三痛计身之见也
  放散乐苦痛为自见计身如是阿难因缘不应可为痛作身见身 得明慧观则三痛放散因缘。长息永。无痛之作身想
  彼阿难或不痛计见是身但为身法更痛 但为上称痛而云无也。但云身更痛者身历三痛而作身也。漏分布曰。三痛身更知。即此事也
  便可报若贤者无有痛更亦不见所更宁当应有是不 上更痛计为身。佛教答曰尚不痛计身。宁犹有身更可修身耶。上痛更称反身更法。身更法言所更约耳。言二不见似尽灭也。设问对计非身。宁应是法更
  是时阿难比丘不痛为见计非是身宁应是法更痛亦见是身不阿难言不 既教答无痛更无缘修身。又反以质阿难也。不痛为见计非是者。言第二身更痛无第一痛计身也。二与三都无非常尽灭直言。宁应者。此二事皆仍上三痛。故云宁。宁者既两痛灭。安得独称身耶。雅理并罗义不只立也
  如是阿难是因缘亦不应亦不可令或一无有痛计是身。但为身更痛 但为已上亦称也。反称结句也
  彼阿难所不计痛为身亦不见是痛非身 将说第三云无第一也
  亦不身更痛亦痛法不见不计是身 云无第二也
  但为计我为不觉是身是身 觉见也。觉三痛计为身也。云不觉觉也
  便可报一切贤者自计身 计独觉也觉是身也
  不更痛 句倒也。即无第二也
  宁应有身不 此言自觉身为身不更痛法。又不痛计身三名并宁应独觉身是身耶。独上三痛何痛应作身也。当一两灭何得并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