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 第三卷(3)

第五离痴乱行。禅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南义如前。大城名师子宫者。明禅定能发大智慧。于生死中及大众中。说决定破生死法。得无怖畏。故名师子宫

  第五离痴乱行。禅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南义如前。大城名师子宫者。明禅定能发大智慧。于生死中及大众中。说决定破生死法。得无怖畏。故名师子宫。明此智慧。不从外依他而来。以自心寂定所显得。故名师子宫。智慧为师子。善财于市中见宝髻长者。以明此位不住禅。体在生死烦愦之中。引接一切众生。故长者接善财手。将诣所居。示其舍宅。光明真金所成。白银为墙。颇梨为殿。绀琉璃宝以为楼阁。砗磲妙宝而为其柱。百万种宝周遍庄严。赤珠摩尼为师子座。摩尼为怅。真珠为网。弥覆其上。玛瑙宝池香水盈满。无量宝树周遍行列。其宅广博十层八门。善财次第观察。此以禅体大智慧功德八正行报生依果故。观果知因。善财观察报居宅舍因果。即得所修之道。论主颂曰。禅心自净为光明。自性无垢为真金。廓彻如空无涯际。此是智者之宅舍。智眼普观一切法。白净无垢无中边。诸法取舍不可得。此是智者之垣墙。了色尘境本性无。心王善治名为殿。净智明见照世间。于法普照为楼阁。常于一切见闻中。常无取舍。无倾动。一切色声能见闻闻中不闻为宝柱。色境自性本无性。智者以之为座体。能于十方尘劳门坐。为大智无垢染。成大智慧无所畏。此是智者师子座。善设教网。漉众生。心恒清净香水满。楼阁十重宅八门。十度八正是其行。最下重中施饮食。第二戒施为宝衣。第三忍辱宝华璎。第四慈悲精进女。第五禅慧妙庄严。五地通明菩萨住。第六净慧妙空乘。六地菩萨于中住。七层方便处生死。八层无功智自在。九层一生法王居。十层佛果咸充满。如是次第而修学。毕竟无初及中后。以此定慧总持门住智。自在非空有。善财白言。种何善根。获是果报。长者告言。善男子。我念过去过佛刹微尘劫有世界。名圆满庄严。佛号无边光明法界普庄严王如来应正等觉。十号圆满。彼佛入城。我奏音乐。并烧一丸香而供养。以此功德回向三处。谓永离一切贫穷困苦。常见诸佛及善知识。恒闻正法故获此报也。释云。过佛刹微尘数劫者。处迷未悟曰尘劫也。有世界名圆满庄严者。以明根本普光明智自性。有无边功德世界也。佛号无边光明法界普庄严王者。即根本普光明智自性无垢。恒照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同共有之。但为处迷。随三界六道果报。善恶不同。若也一念与天真自性无修无作禅相应。一切心境色尘性。自无垢便成普光明智。性自无依。不依空有。而能普照十方法界妙用自在。无边功德自然庄严。但为隔迷本体。与无明贪嗔不相离也。一念净心迷解大智现前。但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五十个法门调和智慈生熟。使令均齐。成普贤行。然其智体不离初心。时亦不迁。智亦不改但令智悲神用。渐渐增广渐渐增明。使令廓彻。量同虚空。等周法界。同一切众生。心住一切众生。随心而现。悉能普应十方世界。无处不至。始终如是。自性常尔。不作神通想念变化。以慈善根力。法尔恒然。功行方满。此宝髻长者。以一切色尘自性无作禅。开发此普光明智。显发教化一切众生。但迷时即言佛刹微尘劫。悟已古今总无所有。升进不离。无古今中。而有渐渐。如空中云。不离空体。而有聚散。然其空体。不属时收言无边光明法界普庄严王佛。入城我奏音乐。并烧一丸香。供养彼佛。得此功德者。但表乐音是五尘之境。便达五尘本来法体。本是法界普光明智之境界。以为法乐。名为供养。得此道者。是回向三处。永离贫穷困苦。常见诸佛及善知识无边功德。以此达妄成智。而用教化众生而得也。我唯知此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已下。明推德升进。以无明迷解。以成普光明智。以用教化众生。是无量福德藏。十住解脱长者禅身。含十佛刹海。以境而从体。以为禅体。此十行中。宝髻长者。以禅体而就用为禅体。一切色尘无不禅收
  第六善现行。以般若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南义如前。有一国土。名藤根者。以表此位智慧深固。彻于水际。不可倾拔。名曰藤根。城名普门者。为此长者世无不达。无不救济。医方疗疾无病不明。大小三乘。及一乘根种。无不皆示。依法接引。所称时宜。香汤沐浴名衣上服饮食上味。无不给施。故其城名普门。长者名普眼者。以明此位智慧幽微。世无不晓。十方世法一切皆明。名为普眼。此位以智慧成满一切医方。一切佛法。大小法门。及饮食衣服。十方恒施。亦和合一切香。供养诸佛。广在经文。我唯知此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已下。是推德升进。此位令修行者见道之后。以慈悲故。利众生事。无不顿明。以益群品。十住中海幢比丘。入寂灭神通。十方化利。此位普眼长者。以正法大小诸乘。及世法诸功。普皆等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