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欲生者言其志愿。当修者教令必为 二别释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既是三世佛因。明知菩萨大行。第一共凡夫业第二共二乘业第三大乘不共业。就中四句。上二句报恩行。父母生育恩师长教导恩。下二句离恶行。不杀为十善之首故特标之。身除三邪口离四过意断三恶也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就中三句。上句即翻邪三归。凡夫无始系属于魔。作法归投希求救护。若但受归有善无戒。若受众戒必兼三归。下二句即受戒法。在家五八出家十具故云众戒。受持无缺故云具足。威仪亦戒。轻细难持人多陵犯。故特标简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就中四句。初即发大心。菩提翻道即无上道心。二即起大心。善恶因果皆我自心了知畏慎故云深信。三即生大解。教诠本智因诵发生。四即修大行。劝诱修行不令退堕。上三自行后一化他 三结告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果德籍此而成故曰正因 二明正观四。初敕听示说二赞请三劝嘱四示法初敕听示说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 谛听善思即闻思两慧。为未来者正指像末也。烦恼贼害即具缚凡夫也。清净业即十六观也 二赞请 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 悦可圣心故云快问 三劝嘱三。初明是佛所教二依教修成三因修获证 初明是佛所教 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 阿难多闻劝令持说。由在幽宫同闻尚少。后还耆山意令重述故预嘱之。如来今者等并是付嘱阿难所说之词 二依教修成 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报明镜自见面像 教由佛说即是佛力。所谓如来异方便也 三因修获证 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得无生忍位当初住。若据观法功德力强见生可证。准下佛观即指生彼获证之相。下云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也 四示法有三。初叙韦提见土由二为未来请其方便三如来答其所请 初叙韦提见土由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 大权引实故示同凡。天眼六通之一。障内障外无不彻见。凡仙小圣虽得天眼遐方净刹亦不能观。异方便者若对当机即前光台现土令韦提见。据论垂教即下十六观法专被未来。欲彰权智道同故言诸佛 二为未来请其方法三。初叙己得见二伤他不见三正为陈请 初叙己得见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 二伤他不见 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 此即大悲权巧利物方见。韦提位非凡小。浊恶不善义同前释。五苦者疏云五道皆非乐故。修罗一道开则为六合但有五。或取大本五恶五痛五烧以为五苦。即五戒所禁五种之过为五恶。犯此五事遭难犯法为五痛。后堕三途名为五烧 三正为陈请 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未来众生一生不值佛二浊恶转盛三苦逼益深。业障如此。疑无见土之理。有何方便令得见乎 三如来答其所请又二。初标示系想处二别列十六观法 初标示系想处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 净土观门要在专一故。须指定一方以为投心之处。故放光现土厥意在兹。故十疑论中名为一相三昧。文殊般若亦名一行三昧。比诸观法有三不同。余观不定方隅。今此定须西向。余观收神归念今此送想彼方。余观遍历自他今此定缘圣境。义门备拣心境历然。乖此别修终名邪观 二别列十六观法 自古章疏多广悬谈。及至观文例多简略。今谓观文正当心要义须委细科释文言。听习之徒切宜留心。今先总分后方别解。就十六观大分为二。初一种先观此方落日指定向方。后十五种正观彼土依正二报。初观是总该下十五。下皆为别各不相收。就后十五复分为二。前五先观彼土依报庄严。后十观彼正报殊胜。就前五中又分为二。前二观彼所依境界。观水成冰见冰为地。后三观彼庄严之相。国土庄严不出三种。树即观彼林荫池即观彼流泉楼即观台阁。地观为总摄余三故。树等为别皆依地故。就后十中复分为四。前三观佛。第七观佛坐处。第八观像表真。第九正观佛相。十与十一观佛侍者左右分殊。十二十三总观三圣普杂不同。十四五六观佛徒众三辈差降。若此分对一经大要晈如指掌。逐观别分广更如后 第一日观三。初所观境二能观想三结示 初所观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