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注维摩诘经 第四卷(8)

以救众生起大悲心 什曰。若起悲而不为救物者。乖于悲也。当为救物而起悲心。肇曰。大悲之兴救彼而起。所以悲生于我而天下同益也。生曰。悲本所念

  以救众生起大悲心
  什曰。若起悲而不为救物者。乖于悲也。当为救物而起悲心。肇曰。大悲之兴救彼而起。所以悲生于我而天下同益也。生曰。悲本所念在苦欲拔之也。若以实救为悲。悲之大者也
  以持正法起于喜心
  什曰。凡夫及小乘则见众生乐故起喜心。今欲令持正法故起喜心。心于法中生喜也。肇曰。欲令彼我俱持正法。喜以之生也。生曰。喜本欣彼得离非法。是意存法也。若以持正法为喜。喜之实者也
  以摄智慧行于舍心
  什曰。凡夫及小乘为舍怨亲故行舍心。今欲令其为平等智慧一切舍离以行舍心。复次舍心中唯见众生无分别想。同于无明。欲令其舍心中行智慧也。肇曰。小舍舍于怨亲。大舍舍于万有舍万有者正智之性也。故行舍心以摄智慧。生曰。舍以舍憎爱为怀也。摄智慧慧无不摄也。若以无不摄慧为舍者。舍亦无不舍也
  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以化犯戒起尸波罗蜜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
  肇曰。忿生于我。无我无竞。别本云。以无我法起忍。什曰。初行忍时则为我求福。习行既深则忘我而忍。复次若能即我无我则无受苦者。无受苦者故能无事不忍。若以无我行忍则其福无尽。譬如水中生火无能灭尽者也
  以离身心相
  什曰。远离有二种。身栖事表名身远离。心无累想名心远离。于身心不着亦名为远离也
  起毗梨耶波罗蜜
  肇曰。精进之相起于身心。而云离身心相者。其唯无相精进乎
  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
  什曰。令其为佛道故以起禅。不为乐及受福。复次梵本中。菩提相亦名寂灭相。当为此相起禅也。肇曰。菩提之相无定无乱。以此起禅。禅亦同相
  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
  什曰。欲令其标心大觉不为名利也。肇曰。在佛名一切智。在菩萨名般若。因果果名也。然一切智以无相为相。以此起般若。般若亦无相。因果虽异名其相不殊也
  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什曰。是弃众生法也。当为化众生而起空也。肇曰。存众生则乖空义。存空义则舍众生。善通法相。虚空其怀。终日化众生终日不乖空也
  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
  什曰。无相则绝为。故诲令不舍也。肇曰。即有而无。故能起无相。即无而有。故能不舍。不舍故万法兼备。起无故美恶齐旨也
  示现受生而起无作
  什曰。无作不作受生行也。无作则绝于受生。故诲令为示现而起无作也。肇曰。作谓造作生死也。为彼受生者非作生而受生也。是以大士受生常起无作
  护持正法起方便力
  什曰。无方便慧则取相。取相则坏正法。有方便慧则无取相。无取相则是持正法
  以度众生起四摄法
  肇曰。非方便无以护正法。非四摄无以济群生
  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于身命财起三坚法于六念中起思念法
  肇曰。念佛法僧施戒天六念也
  于六和敬起质直心
  什曰。欲令众和要由六法。一以慈心起身业。二以慈心起口业。三以慈心起意业。四若得食时减钵中饭供养上座一人下座二人。五持戒清净。六漏尽智慧。若行此六法则众常和顺无有乖诤。昔有二众共行诤。佛因是说六和敬也。肇曰。以慈心起身口意业为三也。四若得重养与人共之。五持戒清净。六修漏尽慧。非直心无以具六法。非六法无以和群众。群众不和非敬顺之道也
  正行善法起于净命
  肇曰。凡所行善不以邪心为命
  心净欢喜起近贤圣不憎恶人起调伏心
  肇曰。近圣生净喜。见恶无憎心
  以出家法起于深心
  什曰。出家则能深入佛法具行净戒。肇曰。出家之法非浅心所能弘也
  以如说行起于多闻
  肇曰。闻不能行非多闻也
  以无诤法起空闲处
  什曰。与物无逆又不乖法是名无诤。当为此而起闲居也。肇曰。忿竞生乎众聚。无诤出乎空闲也
  趣向佛慧起于宴坐
  肇曰。佛慧深远。非定不趣
  解众生缚起修行地
  什曰。谓修禅定道品法也。当为兼解众缚起修行地。不应自为而修行也。肇曰。己行不修安能解彼矣
  以具相好及净佛土起福德业
  什曰。一切善法分为二业。谓福德慧明业也。六度中前三度属福德。后三度属慧明。二业具足必至佛道。譬如两轮能有所至。福德业则致相好净土诸果报也。慧明业得一切智业者也
  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