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毁戒人起救护想 肇曰。戒为人护。毁戒则无护。菩萨自己有护。故欲护无护者也 诸波罗蜜为父母想 什曰。取其能生法身也。亦云子有所须。则咨之父母。菩萨所须。则求之六度。取其饶益比之父母也。肇曰。余四度行转深。法身之所由生。故想为父母也 道品之法为眷属想 什曰。助成圣道。令其尊胜。犹人有眷属益其贵也。肇曰。助成我者。三十七道品。犹人有眷属相助成者也 发行善根无有齐限 什曰。上说始种善根。今明修习增进。修习增进名为行。万善斯行无所齐限。亦云不以劫数为限也。肇曰。上云种善根。此云无齐限。转增广也 以诸净国严饰之事成己佛土 什曰。取彼净国相。然后修行称之故致净国。与彼无异。是名以彼成己也。肇曰。为好饰者。净土。不得不尽净土之美 行无限施具足相好 肇曰。开四门恣求者所取。无碍大施法也。此施相好之所因。别本云。行无阂施。什曰。或施心足而财少。或财足施心少。二事不具。则不能应无方之求。今二事兼具故。能无所齐限。恣物所求焉 除一切恶。净身口意 什曰。身口意净故众恶悉除。因净则果妙相妙之所以具也。肇曰。此明当大施时。诸恶悉除三业悉净。故致净相之报也 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 什曰。勇明其有力。上说意净。此说有力净而有力。故大愿果成也。肇曰。生死长久苦毒无量。自非智勇孰能处之 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 肇曰。不以佛难及。倦而不修矣 以智慧剑破烦恼贼 肇曰。烦恼之寇密固难遣。自非慧剑。无以断除 出阴界入 什曰。烦恼既尽则随法化生。法化之身超出阴界入也 荷负众生 什曰。必令究竟不中弃也 永使解脱 肇曰。法身超三界。阴界入所不摄。故言出。若受阴界入身处情尘之内。则自同羁琐安能济彼 以大精进摧伏魔军 什曰。魔天魔也。肇曰。魔兵强盛。非怠者所能制也 常求无念实相智慧 什曰。无取相念也。凡夫行有念智慧。则高慢益甚。是故菩萨求无念智也。肇曰。真智无缘故无念为名。俗智有缘故念想以生 行少欲知足而不舍世法 肇曰。不以无欲。而舍世法自异 不坏威仪 什曰。和而不同 而能随俗 肇曰。同俗俯仰不失道仪。天下皆谓我同己。而我独异人 起神通慧引导众生 肇曰。见形不及道者。非通变无以导焉 得念 肇曰。正念 总持 什曰。以念持念。持能持法。故既言念又言持。亦云众念增长。则成持也 所闻不忘 肇曰。由上二种持也 善别诸根断众生疑 肇曰。慧也 以乐说辩演说无阂 肇曰。乐说辩四辩之一也。上云念定持辩。此云念持慧辩。定慧互有其用。迭在四门者也 净十善道受天人福 什曰。以不堪受道故为说法也。肇曰。不为福报修善。名为善净。然为物受报。报在欲界人天也 修四无量开梵天道 别本云。四无量令生梵天。什曰。欲使作梵天请转法轮。处尊别物也。亦菩萨自行。自生梵天也 劝请说法随喜赞善 肇曰。修四等即开梵道也。现为梵王请佛说法。随喜赞善以弘正教。如尸弃之流也 得佛音声 什曰。是赞善报也。肇曰。经云有八种音。亦云有六十种音。密迹云。佛不思议音。应物无量也 身口意善 肇曰。如来三不护法也 得佛威仪 肇曰。凡所举动。一则如来音声。三不护威仪。皆佛事也。菩萨虽未全具。然豫入其境故言得也 深修善法所行转胜 肇曰。善法谁不修。贵在深胜也 以大乘教成菩萨僧 肇曰。僧徒虽众。所贵大乘 心无放逸不失众善本 肇曰。放逸乃众恶之门。丧道之根。心无放逸则无善不集。善法无量。故略言本也 行如此法是名菩萨不尽有为 肇曰。修如上法自行化彼。功德日茂不尽有为也夫善有为法变坏物耳。废舍不修则日耗日尽矣 何谓菩萨不住无为谓修学空不以空为证 肇曰。自此下皆无为观行也。观无为必睹恬怕之乐。而能不证涅槃永处生死。名不住无为也。空无相无作。三乘共行。而造观不同。二乘空观唯在无我。大乘空观无法不在。以无法不在故空法亦空。空法既空故能不证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