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记 第二十卷(8)

何缘合说至为一有漏者。此下释第五.第六句。此即问也 同无记性至名有漏义者。答。一同无记性。二同于内门转。正理破云。彼界烦恼亦于外门有缘色

  何缘合说至为一有漏者。此下释第五.第六句。此即问也
  同无记性至名有漏义者。答。一同无记性。二同于内门转。正理破云。彼界烦恼亦于外门有缘色.声.触境转故。应更别说第二合因。谓彼随眠同一对治。设依此义无坏颂文。谓此应言。何缘合说二界烦恼为一有漏。同无记。对治。定地。故合一
  俱舍师救云。虽彼上惑亦外门转。言内门转。从多分说。诸法立名种种不同。若不尔者。如言色界。岂无受等。三同依定地生。由三义同故合为一。如前所说名有贪因。因是所以义即是此中名有漏义。有谓有身。贪多缘有故名有贪。漏多缘有故名有漏
  准此三界至为无明漏者。此下释第七.第八句。辨无明漏。可知
  何缘唯此别立漏名者。问
  无明能为诸有本故者。答。无明能为一切三有生死根本。故十二支无明为初
  瀑流及轭至与瀑流同者。释第三颂。明四瀑流.轭。如文可知
  四取应知至名戒禁取者。释第四行颂。如文可知
  何缘别立戒禁取耶者。问
  由此独为至清净道故者。答。在家乐着生死故愿生天。出家欣乐涅槃故求清净计舍可爱境。谓别解脱戒等能舍可爱诸境计此为道
  何缘无明不别立取者。问
  能取诸有至合立为取者。答亦可解
  然契经说至应知亦尔者。述经部师引经解轭。然契经说。欲轭云何。谓于诸五欲境中。于欲起贪。于欲起欲。于欲起亲恋于欲起贪爱。于欲起贪乐。于欲起醉闷。于欲起耽着。于欲起贪嗜。于欲起喜乐。于欲起执藏。于欲起随执。于欲起贪着。贪等十二并贪异名。欲是五欲境。缘欲起贪缠压于心。是总释贪。是名欲轭。应知欲轭以贪为体问何故经中广说异名解云或为钝根随解一故。或为多忘随忆一故。或为异国随方说故。或显巧言转变说故。或显一义有多名故。诸有异名皆准此释。有轭.见轭。应知亦尔。以贪为体。有谓三有。身缘有起贪故名有轭。见谓六十二见。缘见起贪故名见轭。欲.有.见三俱是境名。缘此三境起贪故名欲轭。有轭。见轭。所以三皆贪为体。不言无明轭者。以无明即轭名无明轭。持业释。以无明为体
  又余经说至名欲等取者。又述经部引经释四取以贪为体。又余经说。欲贪名取。即欲名贪。非是欲界贪故名为欲贪。由此故知。于欲等四境所起欲贪名欲等取。缘五欲境起贪名欲取。缘见起贪名见取。缘戒禁起贪名戒禁取。缘三界我语起贪名我语取问何故经部但说轭.取不说四瀑流及与三漏解云论者略举对辨差别又解轭.取体异是故别说。瀑流体同四轭。已说四轭当知亦说瀑流。三漏不异当宗故不说也
  如是已辨至是随眠等义者。此下第二释名。如是已辨十种随眠并彼十缠。经说为漏.瀑流.轭.取。此即结前。此随眠漏.瀑流.轭.取名有何义。缠后别明故此不问
  颂曰至是随眠等义者。答
  论曰至故名微细者。此释眠义。根本十惑现在前时。行相难知故名微细。犹如睡眠行相微细故名为眠
  二随增者至增惛滞故者。此释随义。二随增者。一能随于所缘法增惛滞故。二能随于所相应法增惛滞故惛滞谓眠
  言随逐者至常为过患者。此亦释随。谓此烦恼能起诸得。恒随有情常为过患
  不作加行至故名随缚者。此亦释随。不作加行为令彼惑生而数现起。或设劬劳为遮彼惑起而数现起。随缚有情故名随缚
  由如是义故名随眠者。总结。又正理云。何缘随眠唯贪等十非余忿等。唯此十种习气坚牢非忿等故。谓唯此十习气坚牢起便难歇
  稽留有情至故名为漏者。二义释漏。或住名漏。或流名漏。如文可知
  极标善品故名瀑流者。可知
  和合有情故名为轭者。合名为轭。和合有情受生死苦。犹如车轭。故名为轭
  能为依执故名为取者。执名为取。四取烦恼能为有情所依止处。执取诸法故名为取又解四取烦恼能为诸有漏法依执取诸有漏法又解四取烦恼能为业依执取当果
  若善释者至说名为取者。述经部解
  一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