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记 第二十九卷(4)

八中前三至为所缘境者。释第三颂。明解脱缘境。八中前三。唯以欲界色处为境。有差别者。二境可憎缘不净故。一境可爱缘净色故问色界色净观欲不净。

  八中前三至为所缘境者。释第三颂。明解脱缘境。八中前三。唯以欲界色处为境。有差别者。二境可憎缘不净故。一境可爱缘净色故问色界色净观欲不净。如何能离色界色贪解云此非正能断。令暂远离故。次四无色解脱。各以自.上苦.集.灭谛。及一切地类智品道。彼自.上地苦.集非择灭。及彼一切类智品道非择灭。及与虚空。为所缘境。又婆沙八十四云。所缘者。初三解脱缘欲界色处。第四解脱缘四无色。及彼因。彼灭。一切类智品。若四无色。及类智品。非择灭。并虚空。若谓一物。若谓多物。一切皆缘(第五.第六解脱。准释可知)第七解脱缘非想非非想处。及彼因。彼灭。一切类智品。若非想非非想处。及类智品非择灭。并虚空。若谓一物。若谓多物。一切皆缘。想受灭解脱无所缘。有作是说。空无边处解脱亦缘第四静虑非择灭。余所缘如前所说。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解脱。亦缘无所有处非择灭。余所缘如前说(准彼婆沙两说。皆许缘下非择灭)
  第三静虑宁无解脱者。明第三定无解脱所以。此即问也
  第二定中至所动乱故者。答。第二定中无眼识所引显色贪故。故第三静虑不立解脱。又自地妙乐所动乱故
  行者何缘修净解脱者。明修净解脱。此即问也
  为欲令心至彼方成故者。答。一为策心令欣。二为审知成满
  由二缘故至种种作用者。此明修意。等谓等取胜处.遍处。余文可知
  何故经中至非余六耶者。举妨别问
  以于八中至各在边故者。答。一以胜故。二在边故。偏名身证。又婆沙一百五十二云。有说净解脱。虽取净相。而不起烦恼。以殊胜故。世尊安立身作证名。想受灭解脱。以无心故。在身非心。身力所起。非心力起。是故世尊说为身证(广如彼说)又正理云。唯第三.八说身证者。举二边际类显所余。色解脱中净为边际。于诸无色灭定为边。有说第三初于身色以胜解力取清净相。后渐遣除解脱成满。缘身解脱此为究竟。故偏于此立身证名。灭定无心唯依身住故。亦于彼立身证名就胜故然。理实皆尔依通有理。有契经言。何名身证。谓八解脱。(此八解脱诸门分别。广如婆沙八十四解)
  已辨解脱至后四如第三者。此即第三明八胜处。初句标名举数。下三句指同解脱
  论曰至足前成八者。释初句。胜处有八。一于内色身有色想贪。为对治彼。观外少色作青瘀等。二于内色身有色想贪。为对除彼。观外多色作青瘀等。三于内色身无色想贪。但为坚牢。观外少色作青瘀等。令贪不起。四于内色身无色想贪。但为坚牢。观外多色作青瘀等。令贪不起。又于内身无色想贪。但为策心或试烦恼。观外青.黄.赤.白四色。令贪不起。此四足前总成八种
  八中初.二至如第三解脱者。释下三句。八胜处中初二胜处自性地等。如初解脱。是初解脱果故。次二胜处自性地等。如第二解脱。是第二解脱果故。后四胜处自性地等。如第三解脱。是第三解脱果故
  若尔八胜处何殊三解脱者。问
  前修解脱至惑终不起者。答。前修解脱。唯能弃背彼贪不起。不能制境。后修胜处。能制所缘。随所乐观。惑终不起。能制伏境心胜境处。故名胜处或胜烦恼故名胜处或此善根即名为处。处能胜故立胜处名此八胜处诸门分别。广如婆沙八十五解
  已辨胜处至缘自地四蕴者。此即第四明十遍处。结前生起颂答
  论曰至故名遍处者。此释初句。如文可知
  十中前八至欲可见色者。释第二句。实缘色处假想地等。故正理云。如何地等亦名色处。地地界等有差别故。显.形名地等。如先已说故。说地等遍处。不言地界等。故前八种但缘色处。风与风界既无差别。如何可言亦缘色处。此难非理。以诸世间亦说黑风.团风等故。由此前八缘色理成(已上论文)有余师说至风界为境者。叙异说。唯风遍处缘所触中实风界为境。风即风界。余七同前
  后二遍处至四蕴为境者。释下两句。后二遍处。如次空.识二净无色为其自性。前八正治于贪。故自性以无贪为体。后二但观空.识。故以无色为其自性。各缘自地四蕴为境。假想思惟作无边空解。作无边识解。又正理云。何故唯十得遍处名。此上更无遍行相故。唯第四定.空.识无边。可得说有无边行相
  应知此中至胜前前故者。对简差别。由前引后故后胜前。故婆沙八十五云。此中解脱唯于所缘总取净相。未能分别青.黄.赤.白。后四胜处虽能分别青.黄.赤.白。而未能作无边行相。前四遍处非唯分别青.黄.赤.白。而亦能作无边行相。谓观青等一一无边后。复思青等为何所依。知依大种故。次观地等一一无边。复思此所觉色由何广大。知由虚空故。次起空无边处。复思此能觉谁为所依起。知依广识故。次复起识无边处。此所依识无别所依。故更不立上为遍处。此十遍处诸门分别。广如婆沙八十五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