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疏 第二十三卷

俱舍论疏 第二十三卷 沙门法宝撰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二 论。如是已说至复何所修。下三颂第三明四念住也。前两颂明别相念住。后一颂明总相念住。此两行颂明别相也 论曰至修四念住。
俱舍论疏 第二十三卷
  沙门法宝撰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二
  论。如是已说至复何所修。下三颂第三明四念住也。前两颂明别相念住。后一颂明总相念住。此两行颂明别相也
  论曰至修四念住。此总释修念住意奢摩他者。此云止毗钵舍那。此云观。正理论云。已修成止以为所依。为观速成修四念住。非不得定者能如实见故详其论意。五停心观为止散动偏修于止。尔时假想观骨琐等。一相住心名之为止。四念住观取身.受.心.法差别之相。又于身中。而取种种差别之相。除其四倒。生如实见故名为观
  论。如何修习四念住耶。问
  论。谓以自.共相至名为共相。答也。正理论云。以自相.共相观身.受.心.法。谓修观者。专心一趣。以自.共相于身等境。一一别观修四念住。分别此法与所余法有差别义名观自相。分别此法与所余法无差别义名观共相且身念住观自相者。谓观察身内.外十处自性各别。从眼至触。一一皆有处。自相故。如是于彼各别法中。有正智生。名观自相。此自相观得成满时。有道色起。尔时方立自相种性身念住名。此亦遍知彼法自相。由此各别有正智生。非诸境中总生一智。有说。非此自相观中观无表色。以无表色与无色品极相似故。有说。此观亦观无表。有道色生故。次身念住观共相者。谓观察身一一处相。虽有差别。而身相同。又于尔时观十一处。俱是色相无有差别。谓皆不越大种所造。如是于彼一类法中。有正智生。名观共相。此共相观得成满时。有道色起。尔时方立共相种姓身念住名。此亦遍知彼法共相。由此总有一正智生。非诸境中各生一智(言道色者是定境色)
  论。身自性者至除三余法。出身.受.心.法自性
  论。传说在定至如应当知。述成满也如应知者。随其所应如是应分分可别分析。各各别观名成满位。正理论云前说与此论同或如前说观究竟相。谓后后位善根增长。如畦中水泛溢漫流。有说。歘然非爱相起。此有二种。其二者何。一能发嗔。二令不乐。此中但有令不乐相。以所习事。若未自在。为求成满故起欣乐。此于所习已得自在。止息希求故无欣乐
  论。何等名为四念住体。问也
  论。此四念住至所缘别故。答也
  论。自性念住至三种念住。此牒第一自性释也。即闻.思.修三慧为体。即以此三慧名三念住言自性者。简所缘.相杂以慧为体名为自性。非如相杂.及彼所缘非是念住。与念住杂。及为所缘。从其自性名为念住
  论。相杂念住至诸法为体。牒余二念住释。慧俱有法及与慧体。互相杂故总名相杂念住所缘念住。是慧所缘。亦摄于慧。以慧所缘诸法故
  论。宁知自性是慧非余。问
  论。经说于身至循观用故。答。以契经中说循身观等非慧不能。故知念住以慧为体
  论。何缘于慧立念住名。问。体既是慧。因何名念
  论。毗婆沙师至由楔力持。答。慧由念持。慧名念住。此之果慧从因念名。故正理论云。宁智慧住要由念力。以有念者慧增明故
  论。理实应言至便住不谬。论主释也。慧令念住。得念住名。慧是其因。念住为果。慧名念住。因受果名。引二经证。如文可解。正理论师通其两释梵名阿尼律陀此云无灭
  论。然有经言至爱心法灭。通伏难也。伏难意云。若四念住以慧为性。何故言由食.触.名色.作意故集。灭亦如是
  论。应知彼说至得安住故。此即通也。此经言。身.受.心.法者。是所缘念住。所以缘身等名为念住。以慧于彼身等得住故。身等名为身等念住。食等与身等为因。故食等集身等。非说自性念住
  论。又念住别至各有三种。此就自.他.俱相续中。分四念住各为三也。故正理论云。身等念住各有三种。缘内.外.俱有差别故。且身念住有三种中。缘自相续说名为内。缘他身等说名为外。双缘二种说为内.外。以有我爱而慢缓者。应观内身犹如外故(准正理论他相续中缘他身等等者。等取非相续。此论文略不言等也)
  论。此四念住说次随生。述次第也
  论。生复何缘次第如是。问生次也
  论。随境粗者应先观故。第一释也。正理论云。或随所缘粗细生故。然非由此心最后观。法中涅槃极微细故
  论。或诸欲贪至如是次第。第二释。如文可解
  论。此四念住至不增不减。此释念住唯有四也。以对四倒立四念住。倒唯四故念住亦四。正理复云。对治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