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瑜伽师地论略纂 第二卷

瑜伽师地论略纂 第二卷 基撰 意地之中。大文分二。上以五门。辨意地体。下以十门。释意地义。文分为三。初牒前五门三处所摄。标起论端。次今当先说色聚诸法下。别释十门。后总
瑜伽师地论略纂 第二卷
  基撰
  意地之中。大文分二。上以五门。辨意地体。下以十门。释意地义。文分为三。初牒前五门三处所摄。标起论端。次今当先说色聚诸法下。别释十门。后总以颂结
  除假法者。无别种生。又无别体。故今除之。非意地下。此地中辨四相故
  言十门者。下颂云。色聚相应品。世相及与缘。善等差别门。巧便事为后。其善等中有三门。一三性。二十二处增数。三释十二处名义。色中有二。初标。后释。释分为七。初明大种五因造色。二明极微有无差别。三明大造二不相离。四明色聚诸事多少。五明诸色相续间断。六明三类色聚差别。七明色聚依六处转
  大种造色能为五因。一生因。二依因。三立因。四持因。五养因。如文配属依因中。由造色生已不离大种处而转者。此说即质造同聚造。实造非假造。由诸日光。孤行香等。离大种故。生无色界定道戒色。无四大故。势依彼有。皆有依因持因中。由随大种等量不坏者。亦依同聚四所造义。击质发声大质故。或五境附质。皆等质量。疎远已去。方大于质养因中。对法第一说。谓由大种养彼造色。令增长故。彼说一切大种。皆养造色义。今此论中。唯说长养。四大资四缘生。能养造色。然所造色。大种亲养。大种要藉四缘资长。方养造色。今说外缘。大方能养。非外四缘。是此养因。相依而有。是造义故。生等五因。皆增上摄。或有五义。或不具五。非谓定具。如上可知。若依实义。亲所造义。必同性造非异性。必同类造非异类。有漏无漏。必类同故。必同界造。非异界。定散必同。非异法造。若假说造。疎相依造。随应无遮异熟长养等流三类。或各亲造。或绮互造。理亦不遮。种种义门。如别章说
  于色聚中曾无极微生等者。此显顿变。非渐积义。不同萨婆多聚中有极微
  又非极微集成色聚者。极微无体。不同经部种成大义。合前一种。不同胜论粗细俱实。如唯识第一疏解
  极微亦有方分者。方谓诸方。分谓细分。虽有诸方。而无细分极微。乃是粗色所有。自更无他。唯识第一云。极微无方分。方即是分。非诸方义。二文虽别。亦不相违
  二不相离中。文分为二。初略解二种。又此遍满下。重解二种同处不相离者。随无根处。诸无根色。随有根处。诸有根色。自类大造。皆同一处相涉入义。非是极微各别住义和杂不相离者。谓自类大种。与余类大种。更相涉入。俱一处义。故论下云。前是共大种聚。后是不共大种聚。此解和杂中。亦云。即此大种极微。与余聚集。能所造色处俱。故不同萨婆多极微各别。同聚体异。俱舍颂云。欲微聚无声。无根有八事。有身根九事。十事有余根。今者大乘。同异类。一切大造。无别极微。随所有聚。皆相涉入。名不相离又同处不相离者。随有根无根。一切大极微中即有。随应一切所造色极微。更相涉入。合成一物。无别极微二处而住和杂不相离者。即此一大种极微。与余一切大种所造极微。虽同一处。非成一体。性各别故。用各异故。知非一性。诸根于中遍受用故。不相碍故。知同一处。名同处不相离。性各别故。用各异故名杂。同一处故名和。处所无二。俱依一所。体仍各别。故名处俱。其不相杂义意可知又此遍满色聚下。因文便故。先解和杂不相离又一切所造色下。方解同处不相离。胡麻等聚。体类别居。大造极微。不同于彼。但如诸物石磨为末。以水和合。处所难分。其性各别。是和杂不相离义又一切所造色下。乃至大种所据处所。其即质造诸所造色还即据此。大种造色。同依一处。不同他宗。类各别住。是不相离义上来所释后之二文。顺前解二处中后复次义。若依初复次义。同类异类大造相望。义准应悉。此义如决择五十四。六十五等。对法第五疏解
  色聚诸事多少中分二。初总明事多少。后又约相摄下。别显摄义。事者体也。物也。总诸色聚。有十四物。除胜定之果。非定有故。此说实体。除一切假
  一切色聚有色诸根所摄者者。五十四云。如眼若据相摄唯一。谓眼清净色若相离摄有七。谓眼身地色香味触。若界摄有十。加水火风。耳鼻舌亦尔。若身根除眼等四。独可得故。唯可有九。界者因义。顺经部宗。色能持种说有。彼界。或彼聚中。可有能生彼色等用。增上缘中。立为界称。或界者性也。即彼体事。如欲界有眼等四定有身根。有师于此起妄计云。若得天眼。亦得彼地身根。不相离故。其义不然。杂心云。极微在四根。十种应当知。身根九余八。谓在有香地。若以在四根有十种故定有身者。有香地言如何通。俱舍亦通云。欲微聚故。迦延亦言。颇有成就彼地眼。不成就彼地身根耶。曰有。谓身在欲界。起天眼通。故知彼说非理相摄者。约体摄也。各自以体自摄故。如有色。自有故界摄者。以体对用也。不相离摄者。体用不相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