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瑜伽师地论略纂 第二卷(12)

初静虑地喜相应者。虽亦乐俱。而不离喜。总说喜名地 第三大文如理作意中。文分二。初开八相。次别释前事中难义。其六依处。五十五说。决定时有信

  初静虑地喜相应者。虽亦乐俱。而不离喜。总说喜名地
  第三大文如理作意中。文分二。初开八相。次别释前事中难义。其六依处。五十五说。决定时有信。止息染时有惭愧起。作善业时有精进三根。世间道时有轻安。出世道时有不放逸舍。摄众生时有不害。唯识第六有两说。一云诸善不俱。以此为证。二云诸善俱时。散位除轻安。决择分说。十善心所。定不定地。皆通善心。定地心中增轻安故。今说六位起十一者。依彼彼增。作此此说。八种中第三修。四无量也。第六修除无量外余一切修。此八事中初三。施戒修三福业事。外世俗修。次三三慧内胜义修。第七第八。智德恩德。二利圆满故唯八事
  寻伺受用中。不染者。不生烦恼。不住者。不住守与。不耽者。不非分爱乐。不博者。不为系缚舍诸善业。不闷者。不忧苦生。不著者。不贫忧生。亦不坚执。为胜妙等。有解此七唯意识俱。义别说七。或初五种。由意寻伺。引生五识。如其次第。于财不尔。后之两种。意识相应
  第二释难义中分三。一释俗所学。施戒修三。教俗修习。二又受施下。释内胜义。学三慧者应受彼施。教可应受。三复有六种摄益下。释前七八智德恩德
  除匮乏者。施为除他资具阙乏。非为施彼随他富饶结桥梁者。出生死河因不现行者。隐行持戒。不现其相欲解净者。意乐净也引摄净者。起神通胜解定净者。修四无量等净智净者。生净智
  受施六种中。受学者。学三学时。应受施。活命者。时急济命弃舍者。诸欲受施辨舍乐。自已无物。应受他施。不然无得羁游者。若无居住。受济所须耽著者。悭贮恋受故受施。前五应受。后一不应
  八损恼等。由此损恼。难以获安。应受他施
  有覆障者。虽有屋宇。众事阙之。故生损恼
  六损恼中。俱生者。有身即染病逼切者后苦缠身时变异者。寒暑改节流漏者。屋宇破坏事休废者。无业径求。如斯损恼应受他施
  释前七八智德恩德中分七。一任持者。与为依止
  勇健无损者。威势引接覆护者。藏其过失二善恶支相中。引彼非爱者。爱彼怨家。遮彼所爱者。憎彼智友。引非所宜者。陷以非法三引接中。引摄离喜乐者。得第四定等。及证无为四随转供事。供事于彼。而随彼转。非知旧者。非与相知。亦非旧识。其随转者。非彼先时摄属知旧供事随转五由此供事
  依四处得五果。无摄受处。即非知旧者。先非摄受故无侵恼处。即诸亲友。废供养处即所尊重同分随转处。即福慧者。由具福慧。是众多人。所共归趣处。既归趣已希学福慧。与彼分同名同分随转得五果者。由于四处供事随转行施等故。总获五果。非各别招。或第三四果由供事。第四具福慧者。同分随转之所获得。余如次配。其义可知于善决定。信而无疑于善坚固。勇而无退也。戒以一切戒。定以一切定。慧以一切慧。为三学体。各随自乘。而无杂乱。依其位次。渐次而修。亦非乱错。若依乱越。所修三学说即不定
  旹享保七年(壬寅)正月二十九日交合并加粗点毕
  沙门高范(五十六夏胎生六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