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非五识有二刹那下。明识乃得生中。文分为四。一明五识刹那。二明五心差别。三释经一心言。四明五心缘境之世。五识刹那中。唯识第四有二说。一云。五识唯一刹那。自类前后。定无二刹那。相随而生。亦非五识展转无间。更互而生。以此文为证。决择等言。若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者。言总说六。意说五识前后定唯有意识。意识便通生故二云。此依未自在位。多分率尔心唯一刹那。非等流心。及自在位。广引理教皆如彼说。彼开导依。第三正义。虽各自类。不说五识相续刹那。同前同后。皆不违理。然取后义。多顺诸文 又一刹那五识生已从此无间必意识生等者。此说五识率尔心后。定有寻求。寻求之后。若时散乱。生即不定。若不散乱时。决定心生。染净心生。由分别及先所引二因故。起分别者。曾未得境。今分别故先所引者。前已得境诸悉故生。意由二因。五唯由一。此说五识等流。意等流亦尔。此中唯说寻求后不定。不说决定后。及染净后不定。理皆通故。然今不说率尔后。生寻求不定。故知率尔后。定起寻求。决择亦言。在定耳识率尔闻声。若有希望。后时方出。希望即是。寻求心故。余义如五心章说 一心刹那者。意说。于一境中专一性心。虽多念仍名一心。又以前后性类相似名一心 又意识任运散乱缘不串习境下。明五心缘境之世。此有二说。一云。意识非强分别。而任运生。不在定中。而散乱生。若缘不串习境。不与别境欲等俱生。尔时意识。创缘于境。名率尔堕心。无希望故。不名缘未来。虽缘现在。但是曾得境种类故。唯名缘过去境。此说独生意识。初率尔心所起行相。缘于过去境种类故。名缘过去。若强分别。及在定心。缘串习境。与欲等俱。此意识率尔心。缘世不定。其五识率尔堕心无间。所生意识。谓寻求决定。唯应说缘现在境。刹那论之。实缘过去。依分位三世。及依亲所缘相。唯应说缘现在设有难云。寻求决定。并缘前念五识境生。缘过去世。云何今言缘现在故论通言。若此即缘彼境生。谓若此二心。即缘彼前念五识所缘之境。应名缘过去。但以相似相续。在现在世。为此寻求决定二心之所缘。取应名缘现在。非于本质。不名缘过去。此意影显五识率尔。唯缘现在。意识率尔之寻求决定。亦缘过去二解名率尔堕心已前。释意识率尔堕心。前来未释意识率尔故。若强分别。及定心。并串习境。有欲等生。尔时意识。不名率尔堕心。若任运等。乃至无欲等生。方名率尔故。前来未说意率尔心。故今说也 唯缘过去境五识无间下。此释五识后寻求决定。意识取前念五识本质境故。唯缘过去境。由此意识所缘前率尔境之影像。相似相续。在寻求决定二心上现故。唯应说缘现在境。即从本质。唯缘过去。若从影唯缘现在。其意识率尔心。缘现在境。其理何疑。总说缘过去。便招妨难。故应长读。唯缘过去下文。摄属寻求决定二心。其缘现在。亦属二心。义道便远。亦无妨难。若此缘现在境心。即缘彼过去境生。故通二世。本质影像。有差别故。染净等流。必随前转。故知二心。亦缘现在。余世五心。复亦不定 又识能了别事之总相等者。成唯识云。心于所缘。唯取总相。心所于彼。亦取别相。助成心事。得心所名。如画师资作摸填彩。心王不能取境别相。但取总境。心所非但取境总相。亦取境上随应别相。故此说言即此所未了别等。唯识解云。此言表心所。亦取境总相。此总境上。所未了别。境之别相 所了境相其能了别者。说名作意。即显作意取诸心所所取别相。皆如彼说。此中但说心起必俱故。唯说遍行心所行相。由此兼显遍行别境。通三性心。行相增强。偏说体业。余略不论。并如唯识。境之分齐。是言说因。想能取之。境上顺理违理之相。是三业行因。由思能取。虽诸心所皆能通取。就偏增说。亦不相违 作意谓心回转。触三和等。皆如唯识第三卷初。回转者。起动义。彼云应非遍行。非为切理 定令心一境。名心一境性 触业唯受想思为所依者。唯识解云。思于行蕴为主胜故。实通为依 世中有三。一道理三世。二唯识三世。三神通三世。如唯识第三卷疏 谓诸种子不离法故如法建立者。随顺萨婆多言。种子不离心法。如心法建立三世。彼说种子体即心故。随顺经部言。种子不离色心等法。如色心法建立三世。彼说色心能持种故。今大乘释。种子不离第八识法。如第八识法。建立三世。又种不离现行之外。条然有体。如现行法。依种子上建立三世。云何建立。种子之上。当可生果名未来。能生种因名过去。种子自体名现在又现行诸法。多分间断。种恒相续。种既不离现行诸法。条然有体。法既有三世。故今种子。如法建立三世之义。此为总标。建立三世。所依体依种子立。下别释世义。恐有外难。种既恒有。应非世摄。故如于法。亦世所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