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成唯识论述记 第三卷

成唯识论述记 第三卷 沙门基撰 自下第二别破小乘。于中有三。初总问。次略答。后广破 论。余乘所执至如何非有 述曰。即总问也。大乘之余即小乘也。若言异识大乘亦成。色异心故。
成唯识论述记 第三卷
  沙门基撰
  自下第二别破小乘。于中有三。初总问。次略答。后广破
  论。余乘所执至如何非有
  述曰。即总问也。大乘之余即小乘也。若言异识大乘亦成。色异心故。今言离识简违宗过
  论。彼所执色至理非有故
  述曰。即略答也。心心所等稍同大乘。故且未破
  论。且所执色至非极微成
  述曰。下广破也。于中有三。初破色。次破不相应。后破无为。以心.心所是能取故。体即识故。稍相近故。后总破内方始破之破法之中总有十一部。显义别破。谓萨婆多.经量部.正量部.大众.一说.说出世.鸡胤.上座.化地.饮光.法藏等计。自余九部宗类皆破就破色中有三。初总叙外执色之类别。次别牒破之。后总结非有。此即初也对有三种。谓即所缘.障碍.境界。初所缘有对。谓心.心所于自所缘。次障碍有对。谓十色界自于他处被碍不生。如手碍手等。后境界有对。谓十二界法界一分诸有境法于色等境初后别者。心.心所法执彼而起。彼于心等名有所缘。若于彼法此有功能。即说彼为此法境界。如俱舍第二等广说其相。然此中说。对谓对碍。取障碍有对。十处名有对。法处名无对。彼此共成。除胜定果。余宗无故
  论。彼有对色至非实有故
  述曰。牒有对破也。于中有三。初破有对。次破无对。后双破之初中有二。先破诸部有对不成。后结有对不成破有对中有三。初破能成有对极微不成。次破所成有对眼等不成。后申正义破能成中。初总非。次别破。后总结。此总非也能成所成根微等义。至文当知然经部等极微随眼.色等十处所摄。然非是假。非眼识等得。成和合色为眼等境故。以理而论唯意识得。应法处收。以实从假色等处摄。以假揽此实法成故。正理论中与经部诤。法处不许别有色故。非法处摄也萨婆多极微随色等处摄。即和.集色等。细从粗摄故大乘极微法处假色。不能成眼等积集色故由此应作四句分别。经部十处粗假细实。大乘世俗粗实细假。萨婆多等粗细俱实。一说部等粗细俱假。以经部师.萨婆多等所计极微各疎远故。今破之也然诸部计全疎远者。因言叙之。近者不述。彼有对色定非实有者。总立宗非。正对萨婆多。若对经部非彼所许。欲难不极成所成有对故。不作此解言对经部者。犯相符极成。彼说所成有对非实有故能成极微非实有故者。总立因非。然此因有随一不成
  下文有二。初破有碍无碍。后破有方分无方分
  论。谓诸极微至是假非实
  述曰。自下别破萨婆多师.经部等计。皆说极微是实有故。皆是碍性。三有对中障碍有对。有对名碍。萨婆多极微是碍若有方分名碍。萨婆多非碍。唯经部有。已下随应。量云。此应是假。许质碍故。如瓶等物
  五根.五境亦摄在中。无不定过。此是经部方分质碍。及萨婆多本计
  自下设遮
  论。若无质碍至成瓶衣等
  述曰。恐有异计亦说极微无碍。故今设破。又无方分名为无碍。萨婆多等亦名无碍量云。汝之极微。不能集成瓶等。以无碍故。如非色法无为.不相应.心心所等。皆摄在喻中。亦无不定。若对萨婆多。因应改云无方分质碍故。不能一一。可寻比量。正彼论文子细分段亦准可知
  论。又诸极微至便非实有
  述曰。此中量云。所执极微。应可分析应非实有。有方分故。如粗色等。此二比量破经部师诸计极微有方分者。然方即分。更无有分故。二十唯识云。极微有方分。理不应成一
  论。若无方分至承光发影
  述曰。下难无方分。略有五难。此第一极微无方分应无光影难。无方分者是萨婆多计。彼以极微等即是和合色。和合色外无别极微。极微外无和合色。以理难云。汝和合色。应无方分。体即极微故。如汝极微成和合色无方分已遂立量云。汝和合色等。不能承光发影。无方分故。如非色等
  论。日轮才举至光影各现
  述曰。此叙理也。如日轮举照柱等时。东处承光。西边发影。故言各现
  论。承光发影至定有方分
  述曰。此正难也。承光发影东西不同。故知极微定有方分。如日照一柱。其中极微无方分者。应日照东处西边有光。无方分故。应无所隔。汝之极微。应有方分。即和合色故。如和合色。东处非西。明有方分
  论。又若见触至必有方分
  述曰。此第二极微无方分见触无差难也。即事申理。若执极微都无方分。眼见壁等。及手触时。唯得所见.触之此边。不得所不见.触之彼分。此和合物即诸极微。极微无方分。见触此边之时。应亦得于彼分。此即彼故。彼如于此。为量同前。粗色方分既即极微。故知极微定有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