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成唯识论述记 第四卷(9)

论。此二法执至方能除灭 述曰。第六识中俱生法执。于其十地道数数备。地地别断。以障地故。第七识者。于十地中道数数备。要至金刚方能除断。此中

  论。此二法执至方能除灭
  述曰。第六识中俱生法执。于其十地道数数备。地地别断。以障地故。第七识者。于十地中道数数备。要至金刚方能除断。此中合说若道.若断。故言数数方能除断。此唯菩萨。非二乘者。若数数断。习.种俱然。又除灭有二。一伏。二断。六识伏亦断。第七伏不断故。皆言数数。此中言细以品而论。说为难断约道而说。胜道方除。非劣道故。若以见道。三心之中。中中名中。第三名上。彼约难易易断名细。粗品亦名细。下道能除。以品从道初名为细。道下品故。今以道从品难断名细。亦不相违。准我执说。又我执难断言修道除。通三乘故。此言十地唯菩萨故。然初地中入.住.出别。故十地中皆有修道。言胜法空。显法空观简游观心。唯取无间断法执道。此中说执不言五识。若所知障五识亦通十地中断
  论。分别法执至非与身俱
  述曰。显由外缘。及自内种二因力起故言亦由
  论。要待邪教至故名分别
  述曰。正显外缘释分别义
  论。唯在第六意识中有
  述曰。显执所在。强思计度。间断非恒。唯第六有。故非余识。下二障中五识所知障亦初地断。以无分别筹度惠性。不能起执。故此中无
  论。此亦二种至执为实法
  述曰。此文可知。即小乘等并名邪故。不称正理故
  论。二缘邪教至执为实法
  述曰。自性即是数论胜性。等取胜论实句义等。如是非一。其数论师本若未变为大等时但名自性故。古名冥性。初小乘等所执。后外道等所执。心相二重准我中解。此二亦有总.别缘者。二十句见.六十二等。许皆有故
  论。此二法执至即能除灭
  述曰。分别相粗。粗观能断。行相猛故。下道能除。故入初地即断除之。一心而论准我中说。若三心者。二心断名初。第三道除望修道为初故。如枢要说。或顿.或渐。至下当知
  论。如是所说至或有或无
  述曰。下显所依或有.或无。第七本法定有。第六本法或无。修道本法定有。见道本法或无。计蕴等或容有。计自性等定无。准我见说
  论。自心内法一切皆有
  述曰。心之所变皆因缘生。一切故有
  论。是故法执至执为实有
  述曰。此显所执亲唯内相。故诸法执皆缘内心依他相有
  论。然似法相至是如幻有
  述曰。内心所变种子所生。不同真如。故如幻有
  论。所执实法至决定非有
  述曰。依前依他执为实有。不称似法。故体定无。此即以理成内相有唯心所现。以外境无
  下以经证
  论。故世尊说至如幻事等
  述曰。此引即是解深密经。如摄大乘第四.五说。下亦引之。至下当悉。由此故知。唯缘自心依他幻有。等言等取妄所执无
  论。如是外道至皆非实有
  述曰。此下大文第四别征总结。于中有三。初牒前所非。次申别破上座等计。后重总结引经证成。此结牒上所非破。外道.小乘离识我法。皆非实有。以无体故。如前理征
  论。故心心所至为所缘缘
  述曰。此总结也
  论。缘用必依实有体故
  述曰。释外法无缘义所由。所执既无故非缘也。相当情现。如第二月。不遮所缘
  外道等征曰。外色实无。可非内识境。他心实有。宁非内识所缘。又佛他心智能取他心。二十唯识说。除佛他心智。不知如佛所行境故。名不如实。即取心外法。如何言心取不离识境
  论。现在彼聚至他聚摄故
  述曰。比量应云。现在彼聚他心智等所缘之境心.心所法。非此聚识亲所缘缘。他聚摄故。如非所缘。若疎所缘我不障故。此因在后。喻在于前。外道.小乘皆在此破。他聚者。谓他身。或自身中八识更相望为他聚识也。护法解云。二十唯识说。佛他心智所变之相。是与本质心相极相似故胜余之智。非谓亲能取得他心。名异余智。不尔便有识非唯故。二十唯识世亲自释。及护法唯识释。皆不言亲取。如二十疏。及下第七自当广解。然上座部。法藏部等计。同聚心相应之法亦互能缘。化地部说。缘共有法。西方师说。惠俱五蕴名俱有法。五识依色根。俱有身中色等是根种类。故能缘之。意识唯依无间意。所依非色。不能缘俱有身中色等。非根种类故。大众部说心.心所法能取自体。与大乘同。今此唯破上座部.法藏部计。意兼破余也
  论。同聚心所至如余非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