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成唯识论述记 第十二卷(12)

论。彼亲所缘至无漏烦恼 述曰。此下第十一。有漏缘.无漏缘分别。如疑.邪见.无明及此相应嗔.慢等法无漏缘者。亲所缘虽皆有漏。而所杖本质亦通

  论。彼亲所缘至无漏烦恼
  述曰。此下第十一。有漏缘.无漏缘分别。如疑.邪见.无明及此相应嗔.慢等法无漏缘者。亲所缘虽皆有漏。而所杖本质亦通无漏。唯影像相是有漏故。今此但取本.影二境。名缘漏.无漏烦恼。准有.无事不但取本质。与有.无事缘别。不可为例
  论。缘自地者至所起名境
  述曰。自下第十二大门。缘自地烦恼依.缘俱增。名缘分别所起事境。此境本质。亦由今时分别起故。事者体也。缘他地。及无漏者。名缘分别所起名境。影像.本质不相似。灭.道深远。地处远故。依.缘不增。但寻彼名彼名可增。故言分别所起名境。或复名者。即心.心所相分之名。亦由能分别所起故。此如五十八.五十九.对法第六.第七抄说。有别所以
  论。余门分别如理应思
  述曰。谓有.无异熟。有漏.无漏。七随眠摄。八缠诸盖摄。乃至九品等分别。皆如理思
  论。已说根本至其相云何
  述曰。结前生后
  论。颂曰至散乱不正知
  述曰。下第四段明第五位。此举颂列名
  论。曰至名随烦恼
  述曰。长行为二。初释体.业等相。后诸门释。初门有六。初释得名。二束为三位。三释体.业。四解颂中与.并.及字。五解随名之通局。六解废立释颂之中随烦恼字。谓忿等十.及忘念.不正知.放逸余假染心所。是贪等法根本粗行差别分位名随烦恼。无惭.无愧.掉举.惛沈.散乱.不信.懈怠七法。虽别有体。是前根本之等流性名随烦恼。由根本为因此得有故。此据正义。又说唯四是实言等流者。谓同类义。势非强胜。然非因故。不名根本。不能生余染心所等。或等流者是等流果若尔即根本后方生非俱时义此说同时为等流果。六十二二解。一云随恼于心。二随烦恼而生。今同后义
  论。此二十种至名小随烦恼
  述曰。自下第二束为三位。此忿等十。自类相生。各别起故。非不共他中.大惑俱。行位局故。名之为小
  论。无惭等二至名中随烦恼
  述曰。自得俱生。行通忿等。唯遍不善位局后八
  论。掉举等八至名大随烦恼
  述曰。自得俱生。但染皆遍。得俱生故不可名小。染皆遍故不可名中。二义既殊故八名大。三位料简诸论无也
  自下第三出其体.业。礭解心所指陈分别。当如下知
  论。云何为忿至愤发为性
  述曰。今以时分.行相显体依对现前不饶益境者。谓依现在可见闻事。或是有情。或是他见。即缘事生。五蕴论说现不饶益事故。非无漏法是现违缘事。忿行相浅不深取故。若对现无漏。此即是嗔。如前已说
  论。能障不忿至身表业故
  述曰。此显作用。不忿即无嗔。显扬论云。忿障无嗔故。此等如前善中已说。下一一应知执仗即是身恶表业仗谓器仗。从粗猛多分说。唯言执仗亦有恶言故
  论。此即嗔恚至忿相用故
  述曰。此对外人辨其假实。显此所依若无诤义同。但叙一解。以皆义同故。若体别义异。即各叙之。不可嫌繁。又五十五.及五十八等说同者。抄中不说。若异者。一一别叙
  论。云何为恨至结怨为性
  述曰。恨忿后起。余文可知
  论。能障不恨至恨相用故
  述曰。热恼为业。由恨故生恼。非俱时也。然忿亦生恼。亲对轻故但说恨生。此等显扬各有五业。彼论随所依之惑所翻实法。即为彼障。下一准知。彼同此者下不述也。异者当显
  论。云何为覆至不安隐故
  述曰。自作罪已恐失财利及名誉故。隐藏为性。对法云。法尔覆罪者心必忧悔。由此不得安隐而住
  论。有义此覆至覆自罪故
  述曰。皆由不惧当来之苦方覆罪故。诸惧苦者必不覆罪故。此以理显言论说者。五十五.对法说故。即以教成。然五十八中。是谄品类等流。此据随惑之类。谄亦痴分亦不相违
  言谄品者。俱痴分故
  论。有义此覆至覆自罪故
  述曰。诸覆罪者。亦有恐失财利名誉故贪分
  论。论据粗显至是贪分故
  述曰。论据无智俱为名誉而覆罪者。此相粗显故唯说痴分。如诸论皆说掉举是贪分。实别有体亦痴分故。不极成者理必不然
  论。然说掉举至唯是贪分
  述曰。二论说掉举遍染心。故知亦痴分。或别有体。唯贪分者贪相增故。嗔等俱时便应无故。如前已说
  论。云何为恼至蛆螫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