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成唯识论述记 第十二卷(6)

论。此十烦恼谁几相应 述曰。此下第二自类相应。此问起已 论。贪与嗔疑定不俱起 述曰。答文有六。一贪。二嗔。三慢。四疑。五见。六痴为首。此初也

  论。此十烦恼谁几相应
  述曰。此下第二自类相应。此问起已
  论。贪与嗔疑定不俱起
  述曰。答文有六。一贪。二嗔。三慢。四疑。五见。六痴为首。此初也。对法第六.大论五十五.五十八三说文同
  问何以贪.嗔不得俱起
  论。爱憎二境必不同故
  述曰。染.憎不俱。境既不同。行相亦别。以相违故若尔贪俱忧.苦相返。嗔俱乐.喜为例亦尔。何得相应。爱.迫二境得俱起故。行相不违故无此失。如下当知
  论。于境不决无染着故
  述曰。此释爱.疑不得俱起。爱境必决。疑必不定。故贪.疑不俱
  上说不俱。下说俱者
  论。贪与慢见或得相应
  述曰。见即五见。如对法第五.瑜伽五十五。贪与慢同。彼五十八不得与慢相应
  论。所爱所陵至说得相应
  述曰。此解彼云。谓若于他起爱染者。必不陵彼。以境非同行相亦别。故不俱起。然缘己身起爱名所染。与所恃之我慢等境可一故。对法等说得相应。前约行相粗者。此约行相细者。如前第四卷第七识中已多门解
  论。于五见境至相应无失
  述曰。爱.见二种有时可同。皆可爱故。相应无失。诸论共同。无相违处。此中论言说者有二义。一约此论。自道理可得说与彼相应义。二解说者谓余瑜伽等约此理故说与俱起。又此言得相应。非谓一切恒相应。有时俱起故。然此中一行法。以第一问已以第二问余。舍第一不问。如是展转已下可知
  论。嗔与慢疑至说得俱起
  述曰。第二嗔为首。嗔.慢.疑有时或得俱起。如何不得。谓若内境慢所恃已。非嗔所憎。境不同故。对法第六.五十八。说嗔不与慢相应。若外境之上慢所陵蔑嗔之所憎境可同故。五十五说嗔与慢得相应。又必不于自起嗔。后嗔他复慢彼故
  论。初犹豫时至说得相应
  述曰。释与疑俱。又初疑时心尚轻未憎彼。故瑜伽五十五.五十八俱说不相应。若久思不决心遂重故便嗔于彼。对法第五说得嗔.疑相应。此初后位别解
  论。疑顺违事随应亦尔
  述曰。又顺.违事解。若疑顺己之事或不起嗔。谓疑苦.集谛。若疑违己之事。便嗔于彼说得相应。谓疑灭.道谛。又若现行善疑未来无。便与嗔俱。善法顺已。行因无果故。若现行恶疑未来无。便嗔不俱。恶法损己故。于顺.违二事各有俱.不俱。故言随应亦尔
  论。嗔与二取至不憎彼故
  述曰。此必不俱。见取执为胜。戒取执为道。俱能得净。顺己之境不憎彼故。故不相应。诸论六烦恼明之。故无二取不俱起失
  论。此与三见至说得俱起
  述曰。嗔与三见或得俱起。且身.边见。谓缘乐俱行蕴为我及常。见不生嗔故以顺于己。对法约前二取及此。故说嗔非见俱。若于苦处缘苦俱行蕴。为我及常见。便生憎恚。云我何用此身。生憎恚故。瑜伽二文。依此一分说得俱起。此通俱生.分别。如下无妨
  论。断见翻此说嗔有无
  述曰。断见返此我见常见。说嗔有无。谓于乐俱蕴执为断。得与嗔相应。以恐失乐蕴故。于苦俱蕴起断。便嗔不俱。喜苦无故
  论。邪见诽拨至或无或有
  述曰。恶事.好事邪见拨者。如次说嗔或无或有。谓拨恶事无。便不与嗔俱。喜苦无故。拨乐蕴无。便与嗔俱。憎乐无故。对法依三见一分二取全。说不与嗔俱。瑜伽约三见少分。说嗔相应。见为一门明故
  论。慢于境定至无相应义
  述曰。下第三慢为首。与贪.嗔说已。与疑定不俱。三论皆说故。境定不定故。不陵不定境。若疑彼胜负必不敢慢。慢若起者必自高故。境乃定也
  论。慢与五见至不相违故
  述曰。此总明慢与见皆容俱起。行相俱高缘顺境起。不相违故。三处论皆同。总说见故
  论。然与断见至无陵恃故
  述曰。断见及慢必不俱生。执我断心。定无陵他而自恃故
  论。与身邪见一分亦尔
  述曰。准下忧俱初师所说。若约粗相。慢多缘乐蕴生。与缘苦俱蕴我见一分。及邪见拨无苦.集谛理一分。不与慢俱起。据实亦得。故下文说。慢.身.邪见皆与忧俱。恃执苦劣故。今约粗相多分而解。若缘乐俱蕴为我。及拨无灭.道。可与慢俱。故恃己乐陵灭.道故
  论。疑不审决至定不俱起
  述曰。下第四疑。虽与慧俱与五见不俱起。见审决。疑犹豫。行相相返故定不俱。简择.犹豫可说慧俱。不审决故不与见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