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字仲谋。明帝第三子。封安成王。即位年九岁。以萧道成为司空录尚书事。在位三年。寿十二 升明(三) 丁巳 宋 升明元年 元徽五年也七月改升明魏 太和元年戊午 升明二年太和二年 升明二年。右长史王俭知萧道成意。乃唱议使中书舍人虞整作诏。进道成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领扬州牧 已未年三月。以太傅萧道成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齐公。加九锡。四户进爵为王。诏禅位于齐王。帝不肯出宫。王敬则勒兵殿庭。以版舆入迎帝。帝泣而禅。誓曰。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宫中大哭。帝乘画轮车出就东邸。司空褚渊等奉玺绶诣斋宫。劝进齐王即皇帝位于南郊。奉宋顺帝为汝阴王。筑宫丹阳置兵守卫。卫士杀王以疾闻 右宋八主合五十九年禅于齐 齐(萧姓都建康) 太祖高皇帝 武帝 郁林王 海陵王 明帝 东昏侯 和帝 七主合二十三年 太祖高皇帝 讳道成。字绍伯。兰陵人。汉萧何二十四世孙。受宋禅。在位四年。寿五十六 建元(四) 己未 齐 建元元年 宋升明三年也六月改元魏 太和三年庚申 建元二年太和四年辛酉 建元三年太和五年壬戌 建元四年三月帝殂太和六年 齐帝诵持般若。书写法华经。四月八日铸佛金像。七月十五日普寺供僧造陟屺正观二寺(方志并弘明集) 世祖武帝 讳赜。字宣远。高帝长子。壬戊年三月即位。在位十一年。寿五十四岁 永明(十一) 癸亥 永明元年太和七年甲子 永明二年太和八年 齐以竟陵王子良为护国将军兼司徒。领兵置佐镇西州。子良清尚倾意宾客才俊之士。笃重佛氏。每招致僧侣讲论佛法。尊法之盛。江左未之有也。亲为众僧赋食行水(齐书方志) 乙丑 齐 永明三年魏 太和九年丙寅 永明四年太和十年丁卯 永明五年太和十一年戊辰 永明六年太和十二年己巳 永明七年太和十三年庚午 永明八年太和十四年辛未 永明九年太和十五年 文明冯太后崩帝依古礼服丧三年壬申 永明十年太和十六年 魏帝命群臣议行次。中书监高间议以为。帝王莫不以中原为正统。不以世数为与夺善恶为是非。故桀纣至虐不废夏商之历。厉惠至昏无害周晋之箓。晋承魏为金。赵承晋为水。燕承赵为木。秦承燕为火。秦之既亡。魏乃称制玄朔。且魏之得姓出于轩辕。臣愚以为宣为土德。秘书丞李彪著作郎崔光等议。以为神元与晋武往来通好。至于桓穆。志辅晋室。是则司马祚终于郏鄏。而拓跋受命于云代。昔秦并天下。汉犹比之共工。卒继周为火德。况刘石符氏地褊世促魏承其弊。岂可舍晋而为土邪。司空穆亮等皆请从彪等议。于是诏承晋为水德丙子年魏太和二十年。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氏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宣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逮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至西魏恭帝廓。去年号但称元年。复姓拓跋氏。凡九十九姓改为单者皆复其旧。甲戌年魏帝南过比干墓。祭以太牢。自为文曰。呜呼介七胡不我臣 癸酉 齐 永明十一年七月帝殂魏 太和十七年帝以平城地寒六月下雪十月如邺议迁都洛阳平城今西京路也 齐郁林王 皇太孙也。讳昭业。文惠太子之长子。癸酉年七月立。甲戌年正月改元隆昌。不亲政事狂纵。西昌侯鸾谏之不从。乃欲诛鸾。七月鸾乃引兵入云龙门。弑帝于西弄。以太后令追废为郁林王。迎文惠第二子新安王昭文即帝位。时年十五岁。改元延兴。封鸾为宣城郡公。进爵太傅宣城王。十月太后令曰。太傅宣城王宜入承宝命。帝可降封海陵王十一月海陵殒 高帝明帝 鸾。太祖兄始安真王之子。少孤高。帝抚育如己子。封西昌侯。在位五年。寿四十建武(四)永泰(一) 甲戌 建武元年十月改元太和十八年十一月帝至洛阳乙亥 建武二年太和十九年 魏帝如鲁祠孔子。选孔氏宗子一人封崇圣侯。奉孔子祠幸徐州白塔寺。寺有道登法师入灭。下诏伤悼。施绢千疋斋一切僧。京城七日行道(魏书) 丙子 建武三年太和二十年魏改姓元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