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史传部 >

释氏稽古略 第二卷(3)

己丑 晋 咸和四年成 玉衡十九年后赵 太和二年前凉前燕代翳槐元年追尊曰烈帝庚寅 咸和五年玉衡二十年石勒即帝位 建平元年二年辛卯 咸和六年玉衡二十

  己丑 晋 咸和四年成 玉衡十九年后赵 太和二年前凉前燕代翳槐元年追尊曰烈帝庚寅 咸和五年玉衡二十年石勒即帝位 建平元年二年辛卯 咸和六年玉衡二十一年建平二年三年壬辰 咸和七年玉衡二十二年建平三年四年癸巳 咸和八年玉衡二十三年勒建平四年七月卒燕慕容皝立代五年甲午 咸和九年玉衡二十四年 雄卒海阳王弘立延熙元年六年乙未 咸康元年汉改成曰汉期玉恒元年虎立 建武元年七年丙申 咸康二年玉恒二年建武二年八年丁酉 咸康三年玉桓三年建武三年前燕皝称王代 后元年戊戌 咸康四年李寿立 汉兴元年建武四年拓跋什昱徤建国元年追尊曰成帝
  学箴 晋司徒王导以李充为丞相掾。充以时俗崇尚浮虚。乃着学箴。以为老子云。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岂仁义之道绝。然后孝慈乃生哉。盖患乎情仁义者寡而利仁义者众。将寄责于圣人而遣累乎陈迹也。凡人见形者。众及道者鲜。逐迹逾笃。离本逾远。故作学箴。以祛其蔽曰。名之攸彰。道之攸废。乃损所隆。乃崇所替。非仁无以长物。非义无以齐耻。仁义固不可远。去其害仁义者而已(晋书李充传)
  晋光禄勋颜含以老逊位。致仕二十余年。至是十月卒。寿九十三岁。郭璞尝过含欲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毋劳耆龟
  己亥 晋 咸康五年汉李氏 汉兴二年后赵石氏建武五年前凉张氏前燕代 建国二年
  晋司徒王导卒。导有弟曰道宝。辞荣为僧。以学行显(高僧传)
  庚子 咸康六年汉兴三年建武六年三年辛丑 咸康七年汉兴四年建武七年四年壬寅 咸康八年六月康帝即位汉兴五年建武八年五年
  康帝
  岳。成帝母弟。自琅琊王即帝位。在位二年。寿二十三岁。亮阴不言。委政庾冰封。成帝子丞为琅琊丕。奕东海王 建元(二)
  癸卯 建元元年汉兴六年建武九年六年甲辰 建元二年九月帝崩执 太和元年建武十年前凉前燕代 七年
  孝宗穆帝
  聃。康帝太子。二岁即位。褚太后临朝。中外无事。升平元年正月朔帝加元服。太后归政。寿十九 永和(十二)升平(五)
  乙巳 年在位一十七年 永和元年李执 太和二年建武十一年前凉称王前燕 皝代丙午 永和二年嘉宁元年建武十二年重华立代丁未 永和三年桓汤灭之 合四十五年建武十三年代
  大成改曰汉 李持巴西人。少仕晋。西晋惠帝太安二年据益州(四川西道成都路也。梁州之域郡名锦城)国号曰成。年曰建初。特卒子雄。晋惠帝永与元年十月。雄即成都王位。改元建兴。以其叔父骧为太传。追尊父特为成都景王。晋惠帝先熙元年。成都王雄即皇帝位。年曰晏平。国号大成。尊特曰景皇帝。东晋成帝咸和九年雄卒。太子班即位。其弟安东将军李期谋作乱。因班夜哭弑之于殡宫。期即皇帝位。谥雄曰武皇帝。庙号太宗。晋成帝咸康元年。幽公期改年曰玉恒改国号曰汉。晋咸康四年。汉中穆文帝李寿杀期自立。改元汉兴。晋咸康七年。汉主寿以其子执领大将军录尚书事。晋康帝建元二年李执立。年曰太和。至是晋永和二年。汉年曰嘉宁十一月。晋安西将军桓温伐汉。晋永和三年三月。温兵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汉人惶惧无复斗志。执自称洛阳李执诸军门降。温送执及其宗室十余人。时建康封归义侯国灭。成起自西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终于东晋穆帝永和三年丁未。五主合四十五年
  戊申 晋 永 四年后赵石氏 建武十四年前凉张氏前燕慕容皝卒隽立元年代
  佛图澄和尚 天竺国人也。西晋怀帝永嘉四年至洛阳。自言百岁余。服气自养。积日不食。善诵咒役使鬼神。腹旁有孔以绵塞之。夜则拔绵出光以自照。每临溪从孔出肠胃洗濯。还纳腹中。会洛阳寇乱。潜伏草野。时石勒屯葛陂多残杀。澄杖锡谒勒。勒命试以道术。澄取满钵水咒之。俄青莲华生钵中。勒神敬之延于军中。东晋成帝咸和三年刘曜围守洛阳。勒自救之扣澄。澄曰。佛塔无风。一铃独鸣。曰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此羯语也。军出获刘曜。勒战果获曜。载之襄国。咸和五年勒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奉澄弥如笃敬。号曰大和向。勒爱子斌病死将殡。勒叹曰。朕闻虢太子死。扁鹊能生之。今可得效乎。乃令告澄。澄取杨枝沾水洒之。执斌手曰可起矣。斌乃稣遂起。自是勒诸子多在澄寺中养之。晋咸和八年七月勒殂。弟虎字季龙袭位。徙都邺(今彰德路冀州之域)尤倾心事澄。至是晋永和四年澄将去世。诣辞季龙。惊曰。大和尚遽弃我国有难乎。澄曰。出生入死道之常也。修短分定无由增损。但道贵行全德贵不怠。苟道德无玷。虽死如生。咸无焉千岁尚何益哉。然可恨者。国家存心佛理。建寺度僧当蒙福祉。而布政猛虐。赏罚交滥。特违圣典。致国祚不延也。季龙号恸呜咽。十二月八日澄安坐而逝。寿一百七十岁。入道一百九年。度弟子道安法师等七千余人。自大教东来至澄而盛(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