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诸经要集 第五卷(2)

西方者即是妻子。若有人能供给妻子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璎珞服饰严身之具。是人则能供养西方妻子。是妻子复以十四事报之。一所作尽心营之二常作终不懈

  西方者即是妻子。若有人能供给妻子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璎珞服饰严身之具。是人则能供养西方妻子。是妻子复以十四事报之。一所作尽心营之二常作终不懈惰。三所作必令终竟。四疾作不令失时。五常为瞻视宾客。六净其房舍卧具。七爱敬当则柔软。八傥使软言教诏。九善能守护财物。十晨起夜寐。十一能护净舍。十二能忍教诲。十三能覆恶事。十四能瞻病苦
  北方者即是知识。若有人能供施善友任力与之。恭敬柔言礼拜赞叹。是人则能供养北方善知识。是善知识。复以四事而还报之。一教修善法。二令离恶法。三有恐怖时能为救解。四放逸之时能令除舍
  下方者即是奴婢。若有人能供给奴婢衣食病瘦医药。不骂不打。是人则能供给下方奴婢。是奴婢复以十事报之。一不作罪过。二不待教作。三作必令竟。四疾作不令失时。五主虽贫穷终不舍离。六早起。七守物。八少恩多报。九至心敬念。十善覆恶事
  上方者。即是沙门婆罗门等。若有供养上方沙门婆罗门。衣服饮食房舍卧具病瘦医药。怖时能救。饥馑世施食。闻恶能遮。礼拜恭敬尊重赞叹。是人则能供养上方沙门等。是出家人。复以五事报之。一能令生信。二教修智慧。三教令行施。四教令持戒。五教令多闻。若有供养是六方者。是人则能增长财命。能得受持优婆塞戒
  又智度论云。诸佛恭敬法故。供养于法。以法为师。何以故。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问曰。如佛不求福德。何故供养。答曰。佛从无量劫中。修诸功德。常行诸善。不但求报。敬功德故而作供养。如佛在世时。阿那律长老得天眼前。盲无所见。而以手缝衣。时针纴脱。便言。谁爱福德为我纴针。是时佛到其所。语比丘言。我是爱福德人。为汝纴来。是比丘识佛声。疾起着衣礼佛足。白佛言。佛功德已满。云何言爱福德。佛言。我虽功德已满。我深知功德恩报力。故令我于一切众生中得最第一。由此功德。又为欲教化弟子。故语之言。我为作功德。汝云何不作。如伎家百岁老公而舞。有人呵之言。老公年已百岁。何用是舞。老公答曰。我不须舞。但欲教子孙故耳。佛亦如是功德满。为教弟子作功德故。而作供养。故佛乳母大爱道亡。四天王舆床送。佛在前擎香炉烧香供养。为报恩故。虽不求果。而行等供养。唯佛应供养佛。余人不知佛德。如说偈言
  智人能敬智  智论则智喜
  智人能知智  如蛇知蛇足
  又频毗娑罗王作佛供养经云。尔时摩竭国。频毗(此云颜色)娑罗(此云端正)往诣佛所。白世尊言。我典此国界。所有资财。能有所办。欲尽形寿供养如来及比丘众。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亦当劝率臣民使得蒙度。得离三涂永处安隐。又杂宝藏经云。佛告诸比丘言。有八种人。应决定施不须生疑。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人
  又智度论云。诸菩萨无量无尽功德成就。以一食供养十方诸佛及僧。皆悉充足而亦不尽。譬如涌泉出而不竭。如文殊师利。以一钵欢喜丸。供养八万四千僧。皆悉充足。而亦不尽。复次菩萨于此一钵食。供养十方诸佛。而十方佛前饮食之具。具足而出。譬如鬼神得人一口食。而千万倍出
  又文殊师利问经云。菩萨为供养佛法僧。及父母兄弟。得畜财物。为起寺舍造像。为布施。若有此因缘。得受金银财物。无有罪过
  简伪缘第三
  如贤愚经云。若有檀越。于十六种。具足别请。虽获福报。亦未为多。何谓十六。比丘比丘尼各有八辈。不如漫请四人。所得功德福多于彼。十六分中。未及其一。将来末世法欲垂尽。正使比丘畜妻挟子。四人已上。名字众僧。应当敬如舍利弗目揵连等。尔时弥勒菩萨。问众僧言。若有檀越。请一持戒清净沙门就舍供养。所得盈利。何如有人得十万钱。时憍陈如寻即说言。假使有人得百车珍宝。计其福利。不如请一净戒沙门就舍供养。得利弘多。舍利弗言。设令有人得一阎浮提满中珍宝。犹不如请一净戒者就舍供养。获利弥多。目揵连言。正使有人得二天下乃至满四天下珍宝。其利犹不如请一清净沙门诣舍供养。得利殊胜
  又像法决疑经云。若檀越设食。并请众僧。遣人防门。遮障比丘及诸老病贫穷乞人。不听入会。徒丧饮食了无善分
  又普广经云。四辈弟子若行斋戒。心当存想请十方僧。不择善恶持戒毁戒高下之行。到诸塔寺请僧之时。僧次供养无别异想。其福众多无量无边。若值罗汉四道果人及大心者。缘此功德受福无穷。一闻说法可得至道无上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