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诸经要集 第五卷(3)

又十诵律云。鹿子母别请五百罗汉。佛言。无智不善。若于僧中。依次请一人者。得大功德。果报利益。胜别请五百罗汉。一切远近无不悉闻 又请僧福田

  又十诵律云。鹿子母别请五百罗汉。佛言。无智不善。若于僧中。依次请一人者。得大功德。果报利益。胜别请五百罗汉。一切远近无不悉闻
  又请僧福田经。及仁王经。种种呵责不许别请。若别请者是外道法非七佛法
  又梵网经云。若有檀越来请众僧。客僧有利养分。僧房主应次第差客僧受请。而先住僧独受。而不差客僧。房主得无量罪。畜生无异。非沙门。非释种姓。犯轻垢罪
  又智度论云。如有富贵长者。作乐供养众僧。白僧执事。我次第请僧于舍食。日日须请及至沙弥。执事不听沙弥受请。诸沙弥言。以何意故。不听沙弥。答言以檀越不喜请年少故。便说偈言
  鬓发白如雪  齿落皮肉皱
  偻步形体羸  乐请如是众
  诸沙弥等。皆是大阿罗汉。如打师子头。欻然从坐而说偈言
  檀越无智人  见形不取德
  舍是耆年相  择取老瘦黑
  上尊耆年之相者如佛说偈云
  所谓长老相  不必以年耆
  形瘦鬓发白  空老内无德
  能舍罪福果  精进行梵行
  已离一切法  是名为长老
  是诸沙弥复作是念。我等不应坐观檀越量僧好恶。即说偈言
  赞叹呵骂中  我等心虽一
  是人毁佛法  不应不教诲
  当疾到其舍  以法教语之
  我等不度者  是则为弃物
  即时诸沙弥。自变其身皆成老年
  鬓发白如雪  秀眉垂覆眼
  皮皱如波浪  其脊曲如弓
  两手负杖行  次第而受请
  举身皆振掉  行止不自安
  譬如白杨树  随风而动摇
  檀越见此辈  欢喜延入坐
  坐已须臾顷  还复年少形
  檀越惊怖言  如是耆老相
  还变成小身  如服还年药
  是事何由然
  诸沙弥言。汝莫生疑。平量是事。甚可伤愍。故现是化。汝当深识之。圣众不可量。如说偈曰
  譬如以蚊嘴  犹可测海底
  一切天与人  无能量僧者
  僧以功德贵  犹尚不分别
  而汝以年岁  称量诸大德
  大小生于智  不在于老少
  有智勤精进  虽少而是老
  懈怠无智慧  虽老而是少
  汝今平量僧  是则为大失
  如欲以一指测知大海底。为智者之所笑。汝不闻佛说。四事虽小而不可轻。太子虽小当为国王。是不可轻。蛇子虽小毒能杀人。亦不可轻。小火虽微能烧山野。亦不可轻。沙弥虽小得圣神通。最不可轻。檀越闻是事已见是神通。身惊毛竖。合手向诸沙弥言。诸圣人等。我今忏悔。我是凡夫心常怀罪。今欲请问。于佛僧宝中信心清净。何者福胜。答言我等初不见佛僧宝中有增减。何以故。如佛一时入舍婆提城乞食。有婆罗门。姓婆罗埵逝。佛数数到其家乞食。心作是念。是沙门何以来数数。如负其债。佛时说偈言
  时雨数数堕  五谷数数成
  数数修福业  数数受果报
  数数受生法  故受数数死
  圣法数数成  谁数数生死
  婆罗门闻是偈已。大圣具知我心惭愧。取钵入舍盛满美食。以奉上佛。佛不受作是言。我为说偈故得此食。我不食也。婆罗门言。是食当与谁。佛言。我不见天及人能消是食者。汝持安置小草地若无虫水中。即如佛教。持食着无虫水中。水即大沸烟火俱出。如投大热铁。婆罗门见已惊怖言。未曾有也。乃至食中神力如是。礼佛忏悔。乞出家受戒。渐渐断结得阿罗汉道。后摩诃憍昙弥。以金色上下宝衣奉佛。佛劝施僧。能消能受。故知佛宝僧宝福无多少。故说偈言
  若人爱敬佛  亦当爱敬僧
  不当有分别  同皆为宝故
  又法句喻经。世尊说偈云
  人道念有意  无食自知少
  从是痛用薄  节消而保寿
  又十诵律云。时王舍城中有居士。名尸利仇多。大富多财。是外道弟子。此人每疑。沙门瞿昙有一切智不。行到佛所白言。沙门瞿昙。明日我舍食。佛以彼应度故。默然受请。时居士到舍门外。开作大火坑。令火无烟焰。以沙覆上。即入舍敷不织坐床。又以毒和食。心生口言。瞿昙若是一切智人。当知此事。若非一切智人。当堕此坑及中毒死。遣使白佛言。饮食已办。佛语阿难。令诸比丘。皆不得先佛前行。时佛前行。比丘后入。尸利仇多舍火坑。佛变作莲华池。满中净水。既甘而冷。佛与僧皆行花叶上入舍。坐不织床。变令成织。佛告尸利。当除心中疑。我实是一切智人。居士见二神力。信心即生尊重于佛。叉手白佛言。此食毒药。不堪佛食。佛言。但施此食。僧不得病。佛告阿难。僧中宣令。未唱等供一不得食。是佛咒愿。淫欲嗔恚愚痴。是世界中毒。佛有实法。除一切毒。以是实语故。毒皆得除。食即清净。众僧饱满竟。居士于佛前坐听。即于坐处得法眼净。佛还已集僧告言。从今不得在佛前行。及和上师僧上座前行。未唱等供不得食也。又摩德勒伽论云。众僧行食时。上座应语一切平等。与使唱僧跋。然后俱食(此云等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