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诸经要集 第六卷(9)

又佛说摩诃迦叶度贫母经云。佛在舍卫国。是时摩诃迦叶。独行教化到王舍城。常行大哀福于众生。舍诸豪富而从贫乞。时欲分卫。先入三昧。何所贫人吾

  又佛说摩诃迦叶度贫母经云。佛在舍卫国。是时摩诃迦叶。独行教化到王舍城。常行大哀福于众生。舍诸豪富而从贫乞。时欲分卫。先入三昧。何所贫人吾当福之。即入王舍大城之中。见一孤母最甚贫困。在于街巷大粪聚中。傍凿粪聚以为岩窟。羸劣疾病常卧其中。孤单零丁无有衣食。便于岩窟施小篱栅。以障五形。迦叶三昧。知此人宿不植福是以今贫。知母受命终日在近若吾不度永失福堂。母时饥困。长者青衣。而弃米汁臭恶难言。母从乞之。即以破瓦。盛着左右。迦叶到所。咒愿从乞。多少施我可得大福。尔时老母即说偈言
  举身得疾病  孤穷安可言
  一国之最贫  衣食不盖形
  世有不慈人  尚见矜愍怜
  云何名慈哀  而不知此死
  普世之寒苦  无过我之身
  愿见哀矜庶  实不为人惜
  摩诃迦叶即答偈言
  佛为三界尊  吾备在其中
  欲除汝饥贫  是故从贫乞
  若能减身口  分铢已为施
  长夜得解脱  后生得豪富
  尔时老母。闻偈欢喜。心念前日有臭米汁。是以施之。则不可饮。遥启迦叶。哀我受不。迦叶答言。大善。母即在窟匍匐取之。形体裸露不得持出。侧身偻体。篱上受与。迦叶受之。尊口咒愿使蒙福安。迦叶心念。若吾赍去。着余处饮。母则不信。谓吾弃之。即于母前饮讫荡钵。还着囊中。于是老母特复真信。迦叶自念。当现神足。令此母人必获大安。即在空中广现神变。尔时母人见此踊跃。一心长跪遥视迦叶。迦叶告曰。母今意中。所愿何等。即启迦叶。愿以微福。得生天上。于是迦叶忽然不现。老母数日寿终。即生忉利天上。威德巍巍震动天地。光明挺特。譬如七日一时俱出。照曜天宫。帝释惊悸。何人福德感动胜吾。即以天眼。观此天女。福德使然。即知天女本生来处。尔时天女即自念言。此之福报。缘其前世供养迦叶所致。假令当以天上珍宝种种百千施上迦叶。犹尚未报须臾之恩。即将侍女。持天香花忽然来下。于虚空中散迦叶上。然后来下。五体投地礼毕却住。叉手叹曰
  大千国土  佛为特尊  次有迦叶
  能闭罪门  昔在阎浮  粪窟之前
  为其贫母  开说真言  时母欢喜
  贡上米潘  施如芥子  获报如山
  自致天女  封受自然  是故来下
  归命福田
  天女说已。俱还天上。帝释心念。女施米汁乃致此福。迦叶大哀。但福劣家不往大姓。当作良策。即与天后持百味食。盛小瓶中诣王舍城。巷边作小陋屋。变其形状。似于老公。身体痟瘦。偻行而步。公妻二人而共织席。贫穷之状不储饮食。迦叶后行分卫。见此贫人而往乞食。公言。至贫无有如何。迦叶咒愿良久不去。公言。我等夫妻。甚老织席。不暇向乞。唯有少饭。适欲食之。闻仁慈德但从贫乞。是以福之。今虽穷困。意自割损以施贤者。审如所云。令吾得福。天食之香非世所闻。若预开瓶苾芬之香。迦叶觉之全不肯取。即言。道人弊食不多。将钵来取迦叶即以钵取受。咒愿施家。其香普熏王舍大城及其国界。迦叶即嫌其香。公母释身。疾飞空中。弹指欢喜。迦叶思惟。即知帝释化作老公而为福祚。吾今已受不宜复还。迦叶赞叹帝释种福无厌。忍此丑类。来下殖福。必获影报。帝释及后倍复欣踊。是时天上伎乐来迎。帝释到宫。倍益欢喜  颂曰
  浮云南化竟无归  子客东西何可依
  原宪糟糠窃有望  田氏膏腴讵敢希
  蔼蔼庑庭绝车马  寂寂蓬门掩席扉
  宿昔偷光吝余照  今日穷途空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