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欲可使 放意不能安 习近于非法 将何以为贤 常在三恶道 宛转如车轮 若世时有佛 而已不得闻 女人最为恶 难与为因缘 恩爱一缚着 牵人入罪门 女人有何好 但是诸不净 何不谛计是 为此发狂荒 其内甚臭秽 外为严饰容 加又含毒螫 剧如蛇与龙 亦如鱼食钩 飞蛾入灯火 专心投色欲 不惟后受祸 佛说如是。优填王欢喜。即以头面着地。白佛言。实从生年以来。不闻女人恶态乃尔。男子悖乱随之随恶。但不知故不制心意。从是以后。终身自悔归命三尊。不敢复犯。为佛作礼欢喜而退 书云。仲尼称。难养小人与女子。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也。是以经言。妖冶女人。有八十四态。大态有八。慧人所恶。一者嫉妒。二者妄嗔。三者骂詈。四者咒咀。五者镇压。六者悭贪。七者好饰。八者含毒。是为八大态。是故女人。多诸妖媚。愿舍谄邪以求正法。早得出家自利利人 又智度论云。女人相者。若得敬待。则令夫心高。若敬待情舍。则令夫心怖。女人如是恒以烦恼忧怖。女人云何可近亲好。如说。国王有女。名曰拘牟头。有捕鱼师名术波伽。随道而行。遥见王女在高楼上。窗中见面。想像染着心不暂舍。弥历日月不能饮食。母问其故。以情答母。我见王女心不能忘。母喻儿言。汝是小人。王女尊贵。不可得也。儿言。我心愿乐不能暂忘。若不如意。不能活也。母为子故入王宫中。常送肥鱼鸟肉。以遗王女而不取价。王女怪而问之。欲求何愿。母白王女。愿却左右。当以情告。我唯有一子。敬慕王女。情结成病。命不云远。愿垂愍念赐其生命。王女言。汝去至月十五日。于某甲天祠中。住天像后。母还语子。汝愿已得。告之如上。沐浴新衣在天像后住。王女至时。白其父王。我有不吉。须至天祠以求吉福。王言大善。即严车五百乘。出至天祠。既到。敕诸从者。齐门而止。独入天祠。天神思惟。此不应尔王为施主。不可令此小人毁辱王女。即厌此人令睡不觉。王女既入。见其睡。重推之不寤。即以璎珞直十万两金。遗之而去。去后此人得觉。见有璎珞。又问众人。知王女来。情愿不遂。忧恨懊恼。淫火内发自烧而死。以是证知。女人之心。不择贵贱唯欲是从 又萨婆多论云。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不犯女人。蛇有三事害人。有见而害人。有触而害人。有啮而害人。女人亦有三害。若见女人。心发欲想。灭人善法。若触女人。身犯中罪。灭人善法。若共交会。身犯重罪。灭人善法。复有七害。一者若为毒蛇所害。害此一身。若为女人所害。害无数身。二者若为毒蛇所害。害报得无记身。若为女人所害。害善法身。三者若为毒蛇所害。害五识身。若为女人所害。害六识身。四者若为毒蛇所害。得入清众。若为女人所害。不与僧同。五者若为毒蛇所害。得生天上人中。值遇贤圣。若为女人所害。入三恶道。六者若为毒蛇所害。故得四沙门果。若为女人所害。于八正道无所成益。七者若为毒蛇所害。人则慈念而救护之。若为女人所害。众共弃舍无心喜乐。以是因缘故。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终不以此而触女人 又增一阿含经云。女人有五力轻慢夫主。云何为五。一色力。二亲族之力。三田业之力。四儿力。五自守力。是谓女人有此五力。便轻慢夫主。夫有一力。尽覆蔽彼女人。所谓富贵力也。今弊魔波旬。亦有五力。所谓色声香味触。愚痴之人着此五法。不能得度。若圣弟子。成就一无放逸力。不为所系。则能分别生老病死之法。胜魔五力。不堕魔境。至无为处。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女人有五欲想。云何为五。一生豪贵之家。二嫁适富贵之家。三使我夫主言从语用。四多有儿。五在家独得由己。是谓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又大威德陀罗尼经云。佛告阿难。譬如有大沙聚。将一滴水润此沙聚。可令彻过。如一妇人。以千数丈夫。受欲果报。不可令其知足也。其妇人有三法。不知厌足。一自庄严。二于丈夫边所受欲乐。三哀美言辞。阿难。其妇女有五疽虫户。而丈夫无此。其五疽虫。在阴道中。其一虫户。有八十虫。两头有口。悉如针锋。彼之疽虫。常恼彼女。而食啖之。令其动作。动已复行。以彼令动。是故名恼淫妇女人。此不共法。以业果报发起欲行。贪着丈夫不知厌足。其妇女人。若见丈夫。即作美言。瞻视熟视。视已复视。瞻仰观察。意念欲事。面看邪视。欲取他面。齿衔下唇。面作青紫。以欲心故。额上汗流。若安坐时即不欲起。若复立时复不欲坐。木枝画地。摇弄两手。或行三步。至第四步。左右瞻看。或在门颊。嚬呻出息。委陀屈曲。左手举衣。右手拍髀。又以指爪而刮齿牙。草杖摘齿。手搔脑后。宣露脚胫。呜他儿口。平行而蹶。急视诸方。如是等相。当知妇人欲事以发。厌离弃舍。勿令流转生大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