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摄大乘论释 第四卷(3)

论曰。何以故。已有前过。复有别失 释曰。前过谓若识相续断。后识无因应不得生。又一期报尽。离托后胎无更生义。有如此失前已具明。有作如此执者

  论曰。何以故。已有前过。复有别失
  释曰。前过谓若识相续断。后识无因应不得生。又一期报尽。离托后胎无更生义。有如此失前已具明。有作如此执者。若人从无色界退。还生下有色界。后色若应生。前种子久灭。此色从何因生
  论曰。别失者。若人从无想天退。及出灭心定此中所执不成
  释曰。生无想天及入灭心定。心已久灭。后若退生及出定。云何得成就先心。为后当生心因。若定如此
  论曰。阿罗汉最后心亦不得成
  释曰。阿罗汉无有入无余涅槃义。何以故。后色后心。为因不尽故。是故应知此义
  论曰。若离次第缘此执不成
  释曰。此前刹那色。由次第缘故。与后色相应。识亦如此。不由因缘故前后相应。是故此执若离次第缘立因缘义。此执不成。以违解脱故
  论曰。如此若离一切种子。果报识净不净品皆不得成。是故此心有义成就应。当信知依前所说相。今当更作偈
  释曰。此义具如前释。若人但在生起识。不在本识转依义则不成。为显此义故说三行偈
  论曰
  菩萨于善识  则离余五识
  无余心转依  以何方便作
  若对治转依  非灭故不成
  果因无差别  于灭则有过
  无种子无法  若许为转依
  于无二无故  转依义不成
  释曰。菩萨有二种。谓凡夫圣人。十信以还是凡夫。十解以上是圣人。今欲明转凡夫依作圣人依。此转依于何识得成。但是本识中成。若无本识于余识不得成。云何知然。此义三偈次第显之。离恶无记故言善。是第六识故言识。此善是出世心与三十七品等助道法相应。名为善识。此善识离五种散动法。尔与五识恒不相应故。言则离余五识。云何得相离生。一切时如此生故
  论曰。无余心
  释曰。离染污意识。及有流善识。若但说善识。不说无余心。有流善识则在其中
  论曰。转依以何方便作
  释曰。一切染浊种子灭离故。唯本识在。是名转依相。何方便作。如后偈说
  论曰。若对治转依
  释曰。若汝说由对治生故依止转异。说对治为转依。此义不然
  论曰。非灭故不成
  释曰。不以灭为转依。有二义不成。一若对治生而种子不灭依义如本非谓转依。二对治是转依了因。非转依体。对治是道谛。转依是解脱及法身。即是灭谛故。应以种子灭为转依。若汝执对治生。染浊种子灭。一时中有此二义。何故以灭为转依。不取道为转依。此执有过
  论曰。果因无差别。于灭则有过
  释曰。果是灭谛说名涅槃。因是道谛说名对治。若对治是灭谛因果则成一。若成一复有何过。若得对治即般涅槃。若有人立灭谛为转依。为当以种子灭为转依。为当以识灭为转依
  论曰。无种子无法。若许为转依
  释曰。若有人说能依所依灭名转依。意识中能依种子灭。能依种子既灭。所依意识亦灭。故名转依。若许此二义为转依。是则不然
  论曰。于无二无故。转依义不成
  释曰。第六生起识于定位中。若不在时无种子无。无作亦无故转依义不成。若有本识。生起识熏习所生种子。于本识中住。生起识虽复不在。可得令种子无。及令生起识无。说为转依。若离本识则无二无故。转依义不成。以是义故定应信有本识
  释差别品第四
  言说章第一
  释曰。此品总有二章别有七章。总有二章者。一熏习。二事用。别有七章者。一言说。二我见。三有分。四引生。五果报。六缘相。七相貌。前三品已成立本识。是有品类差别今当更说
  论曰。此阿梨耶识差别云何
  释曰。此问本识。为性有差别。为事有差别
  论曰。若略说或三种或四种差别
  释曰。今就事明差别。唯一本识。其性不异。约事或三种。或四种。或七种差别
  论曰。三种者。由三种熏习异故。谓言说我见有分熏习差别
  释曰。论本所以不释此三者。后解应知胜相。初自分别此三义。故今不释。由言说熏习差别者。唯一本识由熏习差别故有三种。言说以名为体。名有二种。谓言说名。思惟名。此二种名以音声为本。约能见色根有声说谓眼。数习此言说。于中起爱熏习本识。此熏习是眼根生因。若果报眼根应生。从此本识中言说爱熏习生。是故立言说熏习为眼根因。如眼根于耳等根一切言说熏习生应作如此知。是本识第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