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曰。犹如于藤中。蛇即是虚。实不有故 释曰。于依他性中。分别性是虚。实无人法故 论曰。若人已了别此藤义 释曰。譬菩萨已得闻思二慧。入唯识方便观 论曰。先时蛇乱智不缘境起。即便谢灭唯藤智在 释曰。未得闻思慧时。于凡夫位中执有人法。此执本无有境。得闻思慧后。了别依他性。此执即灭唯依他性智在 论曰。此藤智由微细分析。虚无实境 释曰。若人缘四尘相分析此藤。但见四相。不见别藤故藤智是虚。虚故是乱无有实境。妄起境执 论曰。何以故。但是色香味触相故 释曰。何以故。藤非实有。以离四尘外无别有藤故 论曰。若心缘此境。藤智亦应可灭 释曰。此明藤智虽能遣粗乱执。而自是细乱执故。应可除。在方便中虽以依他性。遣分别性粗乱执。而见有依他性。自不免是细乱执。后入真观即遣此执。故应可除 论曰。若如此见已。伏灭六相显现。似名及义意言分别 释曰。一切法但有六相。此六但是意言分别。离意言分别。有六相实无所有。由如此智。观行人得入分别性 论曰。尘智不生譬如蛇智 释曰。入分别性时尘智不得生。如了别藤时蛇智不生。此言及譬显入分别性 论曰。于伏灭六相义中。是唯识智亦应可伏灭。譬如藤智 释曰。于入分别性位中。菩萨已证无相性。此无相性能引无生性智故。唯识智应可伏灭。如了别四微时藤智不生 论曰。由依真如智故 释曰。依无相性智得入无生性。此言及譬。显入依他性及真实性 论曰。如此菩萨。由入似义显现意言分别相故。得入分别性。由入唯识义故得入依他性。云何得入真实性 释曰。若菩萨已了别一切法。但是意言分别。离此以外实无所有。由依意言分别。得了别分别无相性。若菩萨不见外尘。但见意言分别。即了别依他性。云何了别此法。若离因缘自不得生根尘。为因缘根尘既不成。此法无因缘云何得生。故菩萨能了别依他性及无生性。即是了别真实性 论曰。若舍唯识想已 释曰。若菩萨依初真观。入依他性。由第二真观除依他性。则舍唯识想 论曰。是时意言分别。先所闻法熏习种类 释曰。是入真观时。故言是时。从初修学乃至入真观前。意识觉观思惟忆持。昔所闻正教及正教所显义故。言意言分别。先所闻法数习所生。故言熏习。后时所忆持境界。犹是先时境界所流故名种类 论曰。菩萨已了别伏灭尘想 释曰。菩萨依四寻思。已了别六尘。依四如实智。已伏灭尘想 论曰。似一切义显现。无复生缘故不得生 释曰。昔意言分别显现。似所闻思一切义。乃至似唯有识想皆不得生。何以故。以无得生缘故。生缘有二种。谓分别性及依他性。分别性已灭。依他性又不得生。既无二境故。一切义乃至似唯识想。皆不得生。复次是时无一尘品类。而非菩萨所了别。犹得似此尘起意言分别。意言分别生缘皆尽。既无生缘故。此时中一切意言分别。悉不得生 论曰。是故似唯识意言分别。亦不得生 释曰。此言欲显何义。此唯识想若为心分别。此想则成境界。此境界执由一向伏灭故。乃至唯识想尚不得起。何况余意言分别而当得生 论曰。由此义故 释曰。由菩萨依依他性除分别性。依真实性除依他性。若悉被除。菩萨住在何处。菩萨心缘何境界 论曰。菩萨唯住无分别一切义名中 释曰。无分别智是名。此名其相云何。谓不分别一切义。义即是境。此智于一切境。无复能取所取二种分别。即立此智为菩萨。复次名者。谓至究竟名通一切法。于一切法无有差别。此名即是法界。此法界以通一切法。不分别一切义为相。或说名无分别境。菩萨唯于此法中住。此两复次答第一问 论曰。由无分别智。得证得住真如法界 释曰。不分别能取所取及人法。乃至相生性差别。得如此无分别智故。得证住真如法界。地地皆有三分。谓入住出。得证得住。即前二分。未得令得为证。已得令不失为住。又初得名入。得已相续名住。此即答第二问 论曰。是时菩萨平等平等 释曰。是入真观时。菩萨智依十种平等。如十地经说。又依二种平等。谓能缘所缘。能缘即无分别智。以智无分别故称平等。所缘即真如境。境亦无分别故称平等。又此境智不住能取所取义中。譬如虚空。故说平等平等。以于平等中最上无等。故作重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