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三卷(2)

显示十功德 差别义应知 释曰。此二偈显示如来转依有十种功德差别。何等为十。一者他义转。谓转依已为利他故。二者无上转。谓转依已一切法中而得自

  显示十功德  差别义应知
  释曰。此二偈显示如来转依有十种功德差别。何等为十。一者他义转。谓转依已为利他故。二者无上转。谓转依已一切法中而得自在过二乘转故。三者不转转。谓转依已染污诸因不能转此依彼依转故。四者不生转。谓转依已一切染污法毕竟不起故。五者广大转。谓转依已示现得大菩提及般涅槃故。六者无二转。谓转依已生死涅槃无有二故。七者不住转。谓转依已有为无为俱不住故。八者平等转。谓转依已与声闻缘觉。同解脱烦恼障故。九者殊胜转。谓转依已力无畏等一切佛法无与等故。十者遍授转。谓转依已恒以一切乘而教授故。偈曰
  如空遍一切  佛亦一切遍
  虚空遍诸色  诸佛遍众生
  释曰。此偈显示佛体一切遍与虚空相似。初二句直说。后二句释说。譬如虚空遍一切色聚。佛体亦尔遍一切众生聚。若以众生现非佛故。言佛体不遍者。是义不然。未成就故。偈曰
  譬如水器坏  月像不现前
  如是众生过  佛像亦不现
  释曰。此偈显示佛体虽遍而众生不见。譬如水器破坏不见月像。如是众生过失不见佛像。此义得成。偈曰
  譬如火聚性  或然或灭尽
  如是诸佛化  或出或涅槃
  释曰。此偈显示诸佛教化有出有没。譬如火性有时炽然有时灭尽。诸佛教化亦复如是。有时示现出世。有时示现涅槃。如是已说如来转依。次说如来事业恒无功用。偈曰
  意珠及天鼓  自然成自事
  佛化及佛说  无思亦如是
  释曰。此偈显示佛事无功用。譬如如意宝珠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如来亦尔。虽复无功用心自然能起种种变化。譬如天鼓虽复无心自然能出种种音声。如来亦尔。虽复无功用心自然能说种种妙法。偈曰
  依空业无间  而业有增减
  依界事不断  而事有生灭
  释曰。此偈显示佛事无间。譬如世间依空所作无时断绝。诸佛亦尔。依无漏界而作佛事亦无断绝。譬如世间依空所作有增有减。诸佛亦尔。依无漏界而作佛事亦有生灭。已说无功用心不舍佛事。次说无漏法界甚深。偈曰
  如前后亦尔  及离一切障
  非净非不净  佛说名为如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清净相。如前后亦尔者。所谓非净。由自性不染故。及离一切障者。所谓非不净。由后时客尘离故。非净非不净佛说名为如者。是故佛说是如非净非不净。是名法界清净相。偈曰
  清净空无我  佛说第一我
  诸佛我净故  故佛名大我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大我相。清净空无我者。此无漏界由第一无我为自性故。佛说第一我者。第一无我谓清净如。彼清净如即是诸佛我自性。诸佛我净故。故佛名大我者。由佛此我最得清净。是故号佛以为大我。由此义意。诸佛于无漏界建立第一我。是名法界大我相。偈曰
  非体非非体  如是说佛体
  是故作是论  定是无记法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无记相。作体者。人法二相不可说故。非非体者。如相实有故。如是说佛体者。由此因缘故说佛体非体非非体。是故作是论定是无记法者。无记谓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亦有如来亦无如来。死后非有如来非无如来。如是四句不可记故。是故法界是无记相。偈曰
  譬如铁热息  譬如眼瞖除
  心智息亦尔  不说有无体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解脱相。譬如铁热息譬如眼瞖除者。如是二物热息瞖除可说非体非非体。何以故。非体者。由热瞖无相故。非非体者。由息相有体故。心智息亦尔不说有无体者。诸佛心智以贪为热以无明为瞖。彼二若息亦说非体非非体。何以故。非体者。由贪及无明息故。非非体者。由心慧解脱有故。是名法界解脱相。已说相甚深。次说处甚深。偈曰
  诸佛无漏界  非一亦非多
  前身随顺故  非身如空故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处甚深。诸佛无漏。法界非一亦非多。何以故。非一者。由前身随顺故。非多者。由非身故。问云何非身。答如虚空故。是名法界处甚深。已说处甚深。次说业甚深。偈曰
  譬如大宝藏  众宝之所依
  净界亦如是  佛法之依止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依止业。由清净法界为力无畏等诸菩提分宝所依止故。偈曰
  譬如密云布  洒雨成百谷
  净界亦如是  流善熟众生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成熟众生业。由从清净法界流诸善根成熟众生故。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