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大乘义章 第十二卷(9)

六种决定义 六种决定出地经论。斯乃出世菩提之心。即实不退名为决定。此之决定是十地体故。地经中创始开宗标言。菩萨愿善决定无杂不可见广大如法

  六种决定义
  六种决定出地经论。斯乃出世菩提之心。即实不退名为决定。此之决定是十地体故。地经中创始开宗标言。菩萨愿善决定无杂不可见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覆护一切众生界。能入三世诸佛智地。虽言愿善统纳众德无不在中。众德之状难以具论。今据一门且说六种。六名是何。一观相善决定。二真实善决定。三胜善决定。四因善决定。五大善决定。六不怯弱善决定。六中前五自分功德。后一胜进。故地持中第六名为增长胜分究竟菩提。就自分中初四自利。后一利他。就自利中前二行体。次一行德。后一行能为因之义。体中初一明其观解破相入如。后一彰其契实离相。言观相者。论自释言。谓真如观一味之相。言一味者从喻为名。如似大海虽复浩廓鹹同一味。诸法虽广如性一味。观此如理更无异缘名一味相。言真实者。论自释言。非世境界。以行契真不为世智之所照见。名非世境。言胜善者。行德深广如于法界。故名为胜。言因善者。愿善之行能为常果无常果因。故云因善。言常果者。谓大涅槃。无常果者。谓佛菩萨大悲作用。随世生灭故曰无常。此二犹是涅槃经中二种庄严。常者犹彼智慧庄严。故彼经言。智慧庄严无碍常住。无常是彼功德庄严。故彼经言。功德庄严有碍非常。又涅槃云。诸佛如来无常共常常共无常。是此常果常共无常。是此所说无常爱果。愿善望彼同能出生。故名为因。言大善者。上来自利。此一利他。利他行广等众生界。故名为大。故经说言。覆护一切众生界矣。不怯弱者。诸佛智德菩萨分证于深能入心无惮退。故云不怯。故经说言。能入三世诸佛智地。六种决定释之云尔。
  六妙行义
  六妙行者。无学圣人离过行也。经亦名为六妙法矣。通释一切起作名行。行之自体说以为法。此行与法远离一切不善□过。故称为妙。随相别分妙行妙法非无差异。异相如何。行阴无过名为妙行。余阴离染说为妙法。是义云何。依如毗昙识想受行起在一时。眼识起时即具四阴。眼识识阴。同时受数说为受阴。同时想数说为想阴余思欲等说为行阴。乃至意识起时亦尔。彼六行中离过无罪名六妙行。余之三阴离过无染名六妙法。大乘亦尔。若依成实识想受行起在先后。眼识之后具有四心。初识次想受后行。乃至意识之后亦尔。彼六识后行中无过名六妙行。彼六识中识想及受性虽无记不生行中烦恼漏过。亦不从于烦恼漏生名六妙法。六妙行义辨之略尔。
  六种善法义
  六种善法如大智论说。名字是何。谓善五阴及数灭无为是其六也。善五阴中有其四种。一生得善阴。宿习今成。二方便善阴。现在修起。三无漏善阴。谓三乘人缘修法身。四常住五阴。谓佛菩萨真实法身。故涅槃云。舍无常色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此等如前五阴章中具广分别。数灭无为略有三种。一烦恼灭。谓灭五住一切烦恼。二者业灭。谓灭有漏无漏之业。三者苦灭。谓灭分段变易之果。是等如前三无为中具广辨释。此等皆依大乘分别。六善如是。
  六和敬义
  六和敬者。同止安乐不恼行也。起行不乖名之为和。以行和故情相亲重。目之为敬。和敬不同。一门说六。六名是何。一身业同。二口业同。三意业同。四者同戒。五者同施。六者同见。六中前三就身彰同。后之三种就行说同。身业同者。略有二种。一离过同。同离杀盗邪淫等事。二作善同。同为一切礼拜等善。口业同者。亦有二种。一离过同。同皆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二作善同。同为赞诵赞咏等善。意业同者。亦有二种。一离过同。同离一切烦恼业思。二作善同。同修信进念定慧等一切善法。言同戒者。略有二种。一受戒同。二持戒同。又更分二。一作戒同。二无作戒同。亦得分三。一律仪戒同。二摄善戒同。三摄众生戒同。言同施者。略有二种。一内施同。自舍己身奉给尊事。二外施同。舍余资生。亦得分三。一财施同。二法施同。三无畏施同。言同见者。见谓见解。略有二种。一世谛中见解无别。二真谛中见解无别。问曰。前三行无不收。以何义故复说后三。释言。前三是其能作。后三所作。故复说之。又前三中摄行难尽。未知前三所作是何。故复明之。问曰。所作行别无量。何故偏说戒施及见。以其略故。于六度中戒施在初。慧见在后。就初就后以彰其同。中间可知。故略不论。六和敬义辨之略尔。
  六修定义七门分别(一辨相 二行义差别 三就位分别 四就地分别 五就界分别 六约智分别 七依受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