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寺现存最大殿堂是“逍遥三藏”殿。此殿是清代的天王殿。此“逍遥三藏”匾由兴善寺方丈妙阔法师亲笔书写。 1945年定悟法师任草堂寺住持时,西安各寺庙联合赠送。1947年悬挂在殿前。殿内正中供奉明代施金泥塑如来佛像,佛像前安放着日本日莲宗奉送的鸠摩罗什坐像。这尊鸠摩罗什坐像高1.2米,用一整块楠木刻成,一双慧眼,满面含笑,栩栩如生。
13世纪,日莲(1222-1282 年)在日本子睿山学习天台宗,至1253年专依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建立日莲宗。这样,日本日莲宗信徒就把草堂寺作为其在中国的祖庭,并尊鸠摩罗什为初祖。
大殿西侧门外,有一座用红砖花墙围成的六角形护塔亭,亭内矗立着草堂寺最
草堂寺
珍贵的文物——“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鸠摩罗什(343-413年)是位有传奇色彩的高僧,其父亲印度人,母亲龟兹人,他7岁随母出家,人称“神童”。游历许多国家,通晓多种语言文字。因通晓经藏、律藏、论藏,被尊为“三藏法师”。他所译的佛教典籍,为中国佛教作出了巨大之贡献。
鸠摩罗什圆寂后火化,据说薪灭形碎,唯舌不烬。其弟子收其舍利,建造舍利塔以纪念之。这就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姚秦三藏法师坞摩罗什舍利塔”。舍利塔北边竹林深处,掩藏着远近闻名的“烟雾井”。舍利塔亭西侧,树立着元代所刻“逍遥园大草堂栖禅寺宗派图”碑,
草堂寺经历了千余年的历史沧桑,香火不绝,高僧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在此寻幽觅古,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文。今天,草堂寺修缮一新,成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寺内现有住僧十多名,他们 “农禅并重”,耕种了28亩土地、菜园,种植了竹林,培育了园圃花坛,既美化了寺院环境,又实现了自养。
3后秦高僧
鸠摩罗什(公元343—413)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罗什首次将印度大乘佛教的般若类经典全部完整地译出,对后来的中国佛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隋唐高僧吉藏以鸠摩罗什译出的《中论》、《百论》、《十二门》三部论典为依据。创立了三论宗,尊鸠摩罗什为始祖。草堂寺作为鸠摩罗什的译经道场,因而成为三论宗祖庭。
中兴之时
唐代时,草堂寺曾改名为“西禅寺”,但旧名仍被沿用。
草堂寺(16张)
元和年间,唐宪宗敕令重修草堂寺,宗密禅师常在此弘扬佛法,被称为草堂寺的中兴之时。宋朝初,政府对草堂寺进行大规模重修,改称“清凉建福院”,金、元、明时期又改称草堂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鸠摩罗什弟子僧肇被封为“大智圆正圣僧”,草堂寺因此又改名为“圣恩寺”。尽管如此,历代诗文、碑刻和百姓都称草堂寺。
历经磨难
清同治年间,寺庙曾毁于战火;光绪七年(1881),草堂寺又被山洪冲毁。1949年前,草堂寺有僧8人,土地一百多亩。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三次对草堂寺进行维修。1984年,由县民政部门移交僧人管理使用。
4历史地位
鸠摩罗什祖籍印度,其族属婆罗门种姓,世代为相。鸠摩罗什7岁随
草堂寺
出家修行的母亲修习佛经,日诵3万多字,被誉为神童。10岁时在厨宾国与一群经师驳难获胜,声名大振。12岁时随母游历西域诸国,在温宿国挫败一自称“天下无敌手”的法师,名扬西域。前秦符坚得知其名后,在公元382年派大将吕光率7万大军,出兵西域迎接鸠摩罗什来长安。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次“宗教战争”。公元386年,吕光在凉州建立后凉,鸠摩罗什困居凉州十多年,至公元401年,后秦继位者姚兴征服后凉,才把鸠摩罗什迎至长安。鸠摩罗什在长安受到姚兴隆厚的礼遇,以国师之礼相待。姚兴除处理政务外,几乎与之形影不离,常在一起说法论经。鸠摩罗什精通许多国家的语言。他深深感到,佛教虽然传入中国300多年,但这300多年中所翻译的佛教经典因为大多出自印度或西域人之手,或晦涩难懂,或词不达意,或错误百出,或与原义相悖。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佛教在中原必然难以广泛传播。在他努力下,姚兴同意支持他着手进行佛经的翻译工作。鸠摩罗什在各地僧侣中挑选了800多人,集中于草堂寺,后来僧侣扩大到3000多人。译经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其中的道生、僧肇、道融、僧壑被称为“什门四圣”,为后来鸠摩罗什创立的佛教宗派弘扬光大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