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寺庙道场 >

三祖寺

三祖寺 三祖禅寺牌坊 三祖寺位于安徽天柱山南面景色怡人的凤形山上,为南朝国师宝志禅师开创,梁武帝赐名山谷寺。隋初,禅宗三祖僧璨来此弘法教学,并传衣钵给四祖道信,于公
三祖寺
 
三祖禅寺牌坊
三祖寺位于安徽天柱山南面景色怡人的凤形山上,为南朝国师宝志禅师开创,梁武帝赐名山谷寺。隋初,禅宗三祖僧璨来此弘法教学,并传衣钵给四祖道信,于公元606年在此立化,故称三祖寺。后,唐肃宗赐三祖寺名为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唐代宗又谥三祖僧璨号鉴智禅师,赐其舍利塔名为觉寂塔。宋太宗谥开山宝志禅师名为宝公,赐号道林真觉禅师。三祖寺的辉煌地位,使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仅北宋一朝,就有林逋、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李公麟、陆宰等游寺题诗,有的还居寺读书,修身修性,潜心学佛。有诗云“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

中文名: 三祖寺
外文名: Sanzu Temple
又名: 山谷寺、乾元禅寺、三祖禅寺
地址: 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
始建: 公元505年
开山: 南朝国师宝志禅师
历代高僧: 禅宗三祖僧璨、禅宗四祖道信
 
 
  雪中三祖寺
三祖寺坐落在大别山东南麓的安徽省潜山县城西北9公里处的谷口凤形山上。凤形山,唐宋以来人们习惯称之为三祖山,这里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的南大门,环境清幽,景色怡人。三祖山一峰独秀,翠黛苍郁,东西两侧岗峦逶迤,向南蜿蜒伸展,对三祖寺呈环围合抱之势,使山前形天一个天然谷口。清澈甘冽的山谷流泉从三祖山西侧谷底潺潺流出,滚珠嘎玉,泠泠有声,向南经谷口汇入潜河。宽阔的潜水河像一条洁白的玉带,自西向东轻盈舒展,系于山前。河水清涟,波光粼粼,映现着青山塔影。水光山色,浑作一体,构成了谷口的独物风貌,成为天柱山风景名胜的重要一景。
 
三祖寺地图
山川形胜
 
  潜河
从地形上看,三祖山宛如一只蹁跹的彩凤:卓锡峰是它耸立的顶冠,朝天峰是它高翘的尾翎,东西南侧蜿蜒起伏的岗峦,则是它翻飞的羽翼。三祖寺就建在凤项下。寺东的白鹤峰、白鹿岗、白鹤泉、应梦井、香泥洞诸胜和汉武祭岳坛、真源宫遗址等,如在身侧;寺南潜水两岸的旌驾桥、吴塘晓渡诸景和诗崖漱玉、酒岛流霞、莲崖、钓岩等胜迹尽收眼底;寺西的山谷流泉、石牛古洞、涪翁亭、秋兴亭以及唐宋以来的300多处摩崖石刻,犹在眼前;寺北的卓锡峰、朝天峰争与觉寂塔媲美。更有三祖山上下,古柏苍松,绿竹修笪,层层叠叠,郁郁葱葱。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融荟萃,相互辉映,移步换景,目不暇接。
这个风景如画的谷口,连同倚靠的瑰丽奇绝的天柱山,都曾受到历代帝王的垂青。春秋时,这里曾是大夫皖伯的封地,封地之内,山名皖山,水称皖水,今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刘彻南巡,舳舻千里,法驾谷口,在凤形山东侧台地上设坛祭拜,封天柱山为“南岳”。嗣后,汉宣帝刘洵、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明成祖朱棣等,均遣使列式,到这里来诏祭南岳天柱山。历代帝子的祭祀大礼,史册昭昭,巨典煌煌,使得它名闻遐迩,声播九州,故而历代道徒释子都视此为“洞天福地”,争相据为已有,建观造刹,传道布经。
道路交通
历代通往京畿,府州各县的官道,均在谷口东侧经过。谷口对面隔潜山相望的青口,便是古时的官驿。今三祖寺以天柱山为依托,以古皖潜山县城为枢纽,形成一个对外交通网络:合九铁路在寺东7公里处跨河飞架,天柱山火车站距潜山县城仅2公里,北至合肥165公里,南至九江143公里;105国道傍潜水河从大别山腹地蜿蜒而至,横贯而过,谷口汽车站即在三祖山前,东距潜山县城仅9公里,西至岳西县城44公里;318国道北至合肥199公里,西至黄梅县100公里,至武汉375公里,东南至安庆56公里;天柱山旅游公路自谷口起站,绕三祖山傍塔院后门直达佛光寺,全程仅16公里。
编辑本段
祖庭沿革
 
宝志建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