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法华部 >

佛说如来兴显经 第一卷(6)

因发起驰逸 则尽威光焰 悉见于众生 增损诸因缘 如空无形色 如来亦如是 以一等法身 救脱众生类 最胜适出现 化一切冥者 渐渐观察谊 兴盛遇佛道 道德甚弘

  因发起驰逸  则尽威光焰
  悉见于众生  增损诸因缘
  如空无形色  如来亦如是
  以一等法身  救脱众生类
  最胜适出现  化一切冥者
  渐渐观察谊  兴盛遇佛道
  道德甚弘广  照曜三千界
  度脱生死难  心悉无想念
  人尊无等伦  示现于增损
  若有训己者  逮得于缘觉
  一切众生知  亲近人中圣
  譬如大梵志  自处清明宫
  复次佛子。日之光明。照阎浮提。众生之类。蒙恩无限。而仰得活。辉耀无量。犹如流水出于山川。生长百谷。衣服之具。其有窈冥不明之处。亦复赖之。蜎蜚蠕动。牛马骡驴。亦复由之。所欲读说。溪谷树木。及诸药草。悉亦因之。诤讼虚无。悉得决了。空中游行众生之类。悉复怙之。江河浴池。泉源流水。亦复恃之。莲华开披。郡国县邑。州域大邦。悉得其明。展转睹见若干形色。游于田野草苗之中。陆地之人。水中品类。悉复仰之。各各修治生活之业。有所兴造。便能究竟。所以者何。日之光明。宫殿所照不可限量。饶益众生。道德如日。群萌若觐如来身。闻其音声。致无央数不可称限方便之缘。而依得安。回恶就善功德之法。蠲除愚戆。灭众冥事。兴隆道慧。巍巍晖曜。其大慈者。普护众生。其大哀者。救脱黎庶。归趣诸法。长育成就三十七品道之力也。殖种信净。犹如浊水。而致清澄。所睹不虚。不失报应有色无色生没之事。悉见睹之无所伤害。道慧光明。令诸众生。不失德本。为众之首。菩萨大士。犹如莲华。劝化布施一切诸行因缘之便。而为最上。所以者何。圣之道场而无涯底。如来奋震。无量慧光。无限圣场。亦复若斯。是为第三所入之门。于是颂曰
  譬如日宫殿  悉照阎浮提
  于空而垂光  除闇无蔽碍
  本无无处所  因地生莲华
  众人而依怙  若干之土地
  胜日亦如是  众生悉恃仰
  诸天世人民  善修于德本
  降伏于无极  逮致法光明
  得见人中圣  因成于三乘
  复次佛子。譬如彼一日之宫殿。照大石帝须弥山王。次复照于诸余大山。次照黑山。后乃照陵阜丘垤。及地处所。此阎浮提人所游居。光明随地。其日宫光。无有想念。言当先照于宝山王。又日演晖。等无差别。是其土地。处所高卑。非日光明而有殊特。不念先后。如来若此。等游无量忠正法界巍巍道场。则演出于无损光晖。以斯慧明。普有所照。其前云大。帝石山须弥王者。而先遇光。则谓趣于诸大正士。以法光明而为示现。开化度之。然次乃示声闻缘觉之所慕慧。众生发志。建立德本。然后化于不善之党。稍渐教于一切黎庶。长处邪见。悉皆遭蒙如来之光。已蒙光明。便得受决于当来世。得值如来日之慧晖。令无思想。成诸德本。如其志愿。逮智慧耀。是为第四所入之门。于是颂曰
  如斯日之曜  不离诸有形
  又及诸天众  亦皆得依倚
  犹如诸江河  饶益于众人
  安住光如是  众生悉戴仰
  其离笃信者  不见佛日光
  何所佛差特  斯等亦蒙赖
  若有闻名者  遭遇胜光明
  缘是渐获进  至于成佛道
  复次佛子。如日宫殿。其生盲者。不见威光。虽无眼目不知昼夜。续因其明。得生活业饮食之具。如是众生。亡失本净。见佛不信无极道光。则谓生盲。虽不睹见。如来慧光。纵使如此。续当蒙于大圣日照。如是比类。微妙弘明。晖曜神通。照其身形。为设瑞应。于当来蠲除爱欲尘劳之行。是为第五所入之门。于是颂曰
  如日照天下  生盲不能见
  虽不别昼夜  续蒙其晖曜
  众生失本净  不信如来慧
  佛恩慈广大  续当蒙得度
  复次佛子。譬如月殿造立现四未曾有法。何谓四。照诸窈冥。在于众星。而常弘明。其亡道者。指示处所。普游天下。有所容受。已见月光。众生戴仰。立随方面。有所游出。不怀狐疑。是为四。如是如来之身。有四难及。自昔未有。示现叵逮。非人所见。何等四。普现一切学与不学。缘觉之乘。所誓愿者。从其信乐。如示现之。限碍之事。寿命之节。其损耗者。为示长益。如来道场。不增不减。咸见一切诸佛世界。众生之类。所可造念。随力信乐。应为道器。因何光明。则为一切群萌品类。而见瞻戴。观于佛身。皆蒙曜晖。又如来身。无有想念。便能逮得无所著心。是为第六所入之门。于是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