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尽宝 住是三昧 不可胜数 是经之明 过于日光 故说是经 当入尊慧 譬如日月 诸宝灯明 若如冬月 高山上雪 譬如释梵 及与四天 是经光明 出于彼上 是经除结 及与意罪 降伏众魔 便得安隐 神足彻视 得知宿命 晓知一切 人意所欲 我念宿命 无数劫时 爱欲悉尽 一切无余 时佛赞叹 说是印经 当如我学 疾得不久 若有行者 谛知空虚 内意晓空 其本自然 作是行者 为着于空 持法行者 远离于空 我泥曰后 人当说言 一切诸法 视之若梦 若持诸法 欲有所譬 其意所起 故为是着 空无有生 亦无作者 亦无来者 不见有住 不行是法 着于有中 便自说言 我已知空 得善知识 从其闻法 衣毛竖起 泪出如言 今师实尊 是贤者人 转后便说 百恶之言 多有卑贱 贫穷之人 望供养故 便自称誉 求安名闻 因作沙门 污乱正教 持法弟子 猗于佛道 便作沙门 作菩萨行 不住菩萨 譬如海边 遥视彼岸 行不具者 非是菩萨 若在空闲 言我行净 于其内行 不住清净 常望供养 亲近厚善 便自说言 我是沙门 若于我道 作沙门者 住于佛法 如水莲华 于是经中 行之如法 有是行者 能护佛法 今可意王 当受我教 莫作着行 如世间人 远离世俗 可得佛好 以故嘱若 可护后法 譬如那术 刹土中人 取恒边沙 皆悉种之 一一诸沙 皆或为实 是一实者 成一恒沙 如是计数 千反种之 如是转计 诸恒边沙 计数如是 过若干刹 举一沙者 以为计数 以是计数 东方如是 是沙计数 皆令使尽 十方一切 皆悉如是 如是刹数 诸佛满中 一一诸佛 各数如是 一切诸佛 有万种声 于无央数 恒边沙劫 说经功德 无有尽时 若人有行 于是经义 常当内意 住是经法 当谛奉行 如上所说 是经道慧 无有边幅 譬如芥子 在须弥边 若人从海 取水一滴 说经功德 其譬如是 见经尊故 作无著行 尔时可意王菩萨。与文殊师利及六十贤者。白佛言。法名为法。何等为法。宁可得知法貌不。佛语可意王菩萨。与文殊师利及六十贤者。法法名善男子无作之貌也。无作者为何等貌也。不可得之貌也。不可得者为何等貌。不可尽之貌也。不可尽者为何等貌。无所起之貌也。无所起者为何等貌也。无所灭之貌也。无所灭者为何等貌。无所获之貌也。无所获者为何等貌。无所猗之貌也。无所猗者为何等貌。无所处之貌也。无所处者为何等貌。无所出之貌也。无所出者为何等貌。不动摇之貌也。不动摇者为何等貌。离于动摇之貌也。离于动摇者为何等貌。无心之貌也。无心者为何等貌。无念之貌也。无念者为何等貌。无二之貌也。无二者为何等貌。平等之貌也。平等者为何等貌。非有之貌也。非有者为何等貌。无所住之貌也。无所住者为何等貌。无所行之貌也。无所行者为何等貌。无懈怠之貌也。无懈怠者为何等貌。法无处所之貌也。法无处所者为何等貌。泥洹之貌也。文殊师利白佛言。设使是法展转不相知。何所法当尽者。令吾等护后法。佛语文殊师利菩萨言。起法法想者欲得度。欲得度者住于法。住于法者便处二法。处二法者为灭法之行也。法亦不灭亦非不灭。我今若等护是后法。佛尔时便说偈言 已住吾我 便言有世 持想作行 欲脱于世 起是念者 为住二法 是为惑事 非正法行 法无作者 亦无坏者 不可见知 亦无人所 着于有者 因起想行 便自说言 我已忍空 起想念空 是为非法 法无所有 便行有法 一切所起 为无所有 于行寂然 是为法印 于想有动 便即自缚 法本清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