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华严经探玄记 第三卷

华严经探玄记 第三卷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 卢舍那佛品第二 自下明正宗 将释此文四门分别 一释名 二来意 三宗趣 四释文 初释名中。卢舍那者古来译或云三业满。或云净满。或云广博严
华严经探玄记 第三卷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
  卢舍那佛品第二
  自下明正宗 将释此文四门分别 一释名 二来意 三宗趣 四释文
  初释名中。卢舍那者古来译或云三业满。或云净满。或云广博严净。今更勘梵本具言毗卢遮那。卢舍那者此翻名光明照。毗者此云遍。是谓光明遍照也。此中光明有二种。一智光。二身光。智光亦二义。一照法谓真俗双鉴。二照机谓普应群品。身光亦二种。一是常光谓圆明无碍。二放光谓以光警悟。此中遍者亦二种。一平漫遍无碍普周故。二重重遍如帝网重现故。此二圆融。各全体遍非是分遍。是故下文云。佛身充满诸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如是等无量如文说。此中身智无碍故身光即智光。二遍无碍故平遍即重重。光遍无碍故光明即遍照。遍照性开觉。是故名为佛。此明下文世界海等诸事一一皆是称性缘起无碍离闇觉照称光。无不普周法界名遍。此舍那佛非局报身。以通器等三种世间具十身故。问如下文中略明五海。广辨世界。何故不云世界品乃题佛名耶。答古德释云。以从主为名故以主胜故。举土主以说之。今释以佛通三世间故。下文土等即是舍那佛。如十身中国土身等。又以依正无碍故是故标释。互举文绮耳。又以五海中佛海即具余四海余亦尔。以佛胜故。独标为轨故以为名。余不说也
  二来意者。前既序已。次显正宗义次第故。是故次来
  三宗趣者有二。一约人二约法。人亦二。一化主。二助化。各有体相用。主中内证法智为体。七日思惟解脱为相。加说为用。此三不二唯是一果。助化中入定为体。蒙加为相。起说为用。此三不二唯是一因。此上因果融摄不二唯是一人。法中亦二。一约义理。二约教事。亦各有体相用义。理中性海为体。别德为相。应教为用。此三不二唯一义理。教事中本分内五海十智为体。十世界及华藏界为相。益机为用。此三不二为一教事。此上教义融摄不二为一法也。又上人法复圆融不二为一宗趣。此四义各三为一缘起相即无碍。是故或唯果以俱是佛故。或唯因俱是普贤故。或教或义或人或法或体或用或主体乃至或教用。并皆摄尽准思可见。下诸会宗皆有此相。但随法异耳
  第四释文中有二。一通辨经论解释分齐生解方便。二别释本文初中略有十种方便。一解释决择。二释文方轨。三四种悉檀。四四意趣。五四秘密。六四道理。七五力。八六相。九六释。十八声
  第一解释决择者。依杂集论第十五云。释决择者谓能解释诸经宗要。开发彼义故。案云彼中略开六种。广有十四具如彼说。今略举一门。论云。摄释门者。谓若于是处宣说诸经缘起所以句义次第意趣释难。案云缘起所以者显教起所因也。句义次第者品会文义相生次第也。意趣者显经宗趣也。释难者释外妨难也。余如彼论恐烦不述
  第二释文方轨者。摄论第五云。若有欲造大乘法释略由三相应造其释。一由说缘起。二由说从缘所生法相。三由说语义。无性释云。为欲开晓诸造释者解释道理故说略由三相等言。世亲释云。由此三相随其所应应造一切大乘法释。案云初由广说自性缘起为所依本。即阿赖耶识与诸法互为缘起。二依此所生转识诸法于上分别三性道理。谓于依他所执无圆成有得不得见不见同时等。如论具释。此二门观道理解释。三由说语义。谓显佛言下义意此有二种。一德处谓显佛果二十一种殊胜功德。无性释云。已得在已圆满饶益。故名为德。二义处谓显菩萨三十二行相。无性释云。未得在已随顺趣求。故名为义。此二所说皆以初句标。余句释。此是观说者意解释
  第三四悉檀者。智论第一云。有四悉檀。总摄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悉是实无有相违。一世界悉檀者。有法从因缘和合故有。无别性。譬如车辕轴辐辋等和合故有无别车。人亦如是。五众和合故有无别人。若无世界悉檀者佛是实语人。云何言我以天眼见诸众生随善恶业死此生彼。当知是人以世界悉檀故非第一义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观人心行而为说法。于一法中或听或不听。如为断见人说杂业故杂生世间得杂触得杂受。如为常见人说无人得触无人得受如是等。三对治悉檀者。对治则有。实性则无。如酸醎等于风病名药余病非药。不净等于贪等亦尔准之。四第一义悉檀者。一切法性一切言论差别皆悉平等一味。解云。或约世界说有胜义为无。如第一说。或胜义为有世界为无。如第四说。或对异机说有对余机说无。如第二说。或治此病为要于余病为非。如第三说。皆须得其本意法悉有用。随言混取失意成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