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起定成益分中二。先起主伴定。前明定不碍用故说十智。此明用不碍定故云不坏。不坏彼定故也。云何不坏。以由方便智释显也。二起益中二。先内益亦二。初益此众有四。一证法体。二依证起巧智。三依智起妙辩。四说无断绝谓由愿力故也。二结通显圆。二外益中三。初动。二益。谓动时令恐。返此故乐也。又安善因授乐果。又动时令坏。返此故宝严。三雨宝谓是法门也。以是减十故标十列七也 第八毛光赞德分中二。初一切如来毛孔及光等。是上能加佛也。赞普贤德显具德说法。令众尊重生渴仰故也。是上光明赞叹音声智。二十四颂中分二。初八叹普贤广大三业尽佛源底。于中初三身。次半语。次二半意于中初一半定。后一慧。次二尽佛源底。后六叹体用普遍无碍应机。于中初一体遍。谓普贤身在此会坐。即于十方无边世界一一皆见常在处彼。本来当处而身不分。亦无来去。一切尘中一切众生身中皆亦如是。以众生等即如故。是普贤也。而实一乘佛国亦同普贤圆遍。即就胜易解故。简土约理寄三乘显一乘耳。思之可见。后五明用。一现身。二现法。三净愿。四众生。五现智 第九许说令喜分中亦二。先长行摽意。谓前闻本分已生欢喜。今更许说分故云重喜。二颂显喜事。于中有十颂分三。初二颂半举佛化德超情不测。于中一深智说法。二严土调生后半通结能化所化无尽难测。第二有五颂半诫众令净堪为法器。于中初半简不堪闻。言乐恶者作恶趣因也。著有者设作善业不求出离。下句结非。谓不能了等显非器也。次一颂明具三力方堪为器。一宿善根力。二近善友力。三佛护念力。下句结云是等众生能得上智。次一颂具七心方堪闻法。一直心离谄曲故。二净心离求过等故。三慈心为益物故。四悲心为救生故。五深心为修行故。六信心受深法故。七无厌足心渴心无满故。下句结云彼闻此法喜无量也。上来二颂十门通辨一切堪闻法器。次二颂别举此众。初一明具四德堪知佛境。一住普贤地。二具普贤愿。三行普贤行。四证法界空。下句结知佛境。次一颂叹此大众现得二利。一现前见佛。二得普贤方便。后一颂通结但诸众生得闻佛法皆是佛力。第三有二颂举法许说劝观令乐。一举法劝观。以佛及刹在身内故。劝众令于毛孔中观。后一明具普眼方睹此法。下句许说诫听可知。下十眼中第十普眼者。平等法门见法界故。若通论总具十眼名为普也 第十正陈法海分中。先明诸会能说人异。唯僧祇小相二品是佛说。余并菩萨说所表。如下释。又依智论有五说。一佛说。二弟子说。三神仙说。四诸天说。五变化说。此据出声名句等。若望授与即通情非情。此约三乘。又有五说。如下云。佛说菩萨说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此通三世间等一切法。约一乘也 文中二。初广辨世界海。答前果问。二从乃往过去下答前因问。初中二。先散说世界。后偈颂总持。前中二。初通论十世界。后别辨华藏界。亦是释第十坏世界。以成即是坏故。前中二。先摽列章门。二依门别解。初中三。先总告引证。二正列十名。三结其无尽。此十中初者有四义。一以土体绝相由言方成故云说世界。如四堪智中成也。如下缘生中说缚观等。二由名言熏识现土故名说也。三土中言音如下颂中辩。四世界立名不同故云说也。初一说即世界。后三说之界。二揽缘界。三依故得久。四外状区分。五内体盈满。六德相严丽。七离垢用净。八器净佛兴。九经时多少。十缘散离作皆繁多深奥同名海也。凡一世界即具此十 今通释诸世界海略作十门 一种类 二居人 三名体 四染净 五漏无漏 六共不共 七世间涅槃 八依正 九人法 十无碍 初明种类者。小乘唯有一类娑婆等界。无别净土。三乘中有二。一约佛自住处有三。一法性土。二实德土。谓妙行等。三色相土。谓胜宝等。后二为自受用土。此三非是摄化处故此中不辨也。二约佛摄化处亦有三。一化身土。此有二。一染谓此娑婆等此约释迦。二净谓余方化土此约余佛。二变染土。谓足指案地等。三他受用土。谓十八圆满等。初中二。若依始教唯有百亿阎浮百亿释迦为摄化境。若依终教如智论中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数。数至恒沙为一世界性。数此性复至恒沙为一世界海。数此复至恒沙为一世界种。数此复至无量恒沙为一佛世界所化分齐。其受用土若始教在色界顶。为引小乘同界说故。若依终教不在三界。如涅槃云西方去此三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无胜。是释迦佛实报净土。又于一切须弥楼山世界畔间往往数有一净佛土。此通报化为引众生。三依一乘有二。一约果分十佛自体国土海。此当不可说。寄缘说十。如第二会说。二约摄化处有三类。一从须弥山界及树形等已去乃至一切众生形世界海为第一类。二三千界外别有十世界。一世界性。二世界海。三世界轮。四世界圆满。五世界分别。六世界旋。七世界转。八世界莲华。九世界须弥。十世界相。此等当万子已云轮王境界为第二类。三十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具足主伴如帝网等。是佛境界为第三类。此上三类通有十事。为首成世界。一说世界海。二起具因缘世界海。三住世界海。四形世界海。五体世界海。六庄严世界海。七清净世界海。八如来出世世界海。九劫世界海。十坏方便世界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