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 第四卷(4)

是故名为可怜愍者以病为法诚可怜愍 虽勤精进增益诸病带病修行故增诸病。反此而言。则称实修行唯益实德。如药草等种有甘苦。水土所滋各唯增益。苦

  是故名为可怜愍者以病为法诚可怜愍
  虽勤精进增益诸病带病修行故增诸病。反此而言。则称实修行唯益实德。如药草等种有甘苦。水土所滋各唯增益。苦喻我相为本。甘喻净觉为本。水土则喻万行。二结成障觉
  是故不能入清净觉三将凡滥圣文二。一正明相滥。二结成障觉。初中二。一抑圣同己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佛说了义称理法门。皆言心境本空惑业本净凡圣不异因果皆圆。就佛见之理实如此。且众生迷倒已久种习根深纵令信解法门。现用元来随念。但以分别心识。解他无碍言教谓言佛意亦秖如然。心既是念。故不觉念。不知冥通。证入异于随相信心。认佛平等之谭。不能断惑求证。故经印言终不成就。华严亦云。如贫数他宝等。二骋己齐圣。前则抑高就下。此则骋下齐高。文二。一认其圣智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理也。乃至圣人所具功德
  未证谓证智也。则圣人冥证之智身。今谓得谓证者增上慢人。若自知不证而言证者。则根本戒中大妄语戒。非此文意。二验出凡情
  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然诸圣人形类不定。得与不得内证在心。何以辨他未得未证。故观心行以验真虚。夫圣人用心他己无二。见他胜进或法教流行。念念喜欢必能随顺。自验内心如此。或即证悟不虚。若自觉己衰他盛则嫉。己盛他衰则喜。纵令深解妙境但是心之所缘。勿错认之谓得谓证。二结成障觉
  由彼众生双指前两类之人
  未断我爱前云终不成就者。以佛无我爱凡有我爱故云云。见胜进嫉妒。亦由我爱。由我爱故下云
  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四趣果迷因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趣果)无令求悟惟益多闻迷因也。即知先须悟道然后多闻增慧。末世之人多迷此意。唯宗名数不务了心。心既不通。解义唯多我见唯长。故下云
  增长我见华严亦云。不能了自心增长一切恶等。又智论云。多闻无智慧是不知实相。譬如大闇中有灯而无目等。四断惑成因二。一顺释
  但当精勤诫劝之辞
  降伏烦恼别标所断
  起大勇猛通劝修断
  未得令得修也。谓真实境中一切功德妙用
  未断令断断也。颠倒境中一切障碍之法。即下所列云
  贪嗔爱慢根本烦恼中三也。爱无别性贪数所摄
  谄曲嫉妒小随烦恼
  对境不生彼(他也)我(自也)恩爱一切寂灭重举此者。生死根本最难拔故。念尽则自他俱寂
  佛说是人渐次成就结成因也。由前说除我用心。当时虽悟仍虑长时难离我习。故佛诫云。但得顿我悟空勤断烦恼。我见习气渐尽。无上佛果自然渐成
  求善知识不堕邪见商人入海须假导师。学者修行必资善友。二反释
  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反明不生憎爱则入觉也。偈赞中四。如次讽前。全同长行。故不烦写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且标举也
  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一也)
  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二也)
  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
  三也。城喻觉者。法喻各有三义一了心性空众惑不入。如防外敌。二见恒沙德则万行圆增。如养人众二道无不通。如开门引摄
  若能归悟刹
  刹是世界如入唐国率土属唐蕃境亦尔。故知若到悟境。则法法属悟。迷境亦尔
  先去贪嗔痴
  痴长无偈有。慢则长有偈无。文影略也
  法爱
  爱涅槃
  不存心(断也)渐次可成就(成因)
  我身
  憎爱之本
  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所依既空能依何有
  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
  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
  四也。悟刹我身皆长无偈有。自下依师离病者。谓广劝依善知识。除去四病及诸细惑。文四。初三之初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有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正陈中二。一庆前
  大悲世尊。快说禅病(四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二请后曲有三
  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一明请问之意。如人有子病者偏忧。菩萨大悲先哀末世。贤圣隐没正法将沈。欲令广益当来。是故悬兴此问。次下正请问。前皆有我相。未可施功。今既障除方堪修习就此运用复有是非。故须依师免溺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