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疏 第四卷(3)

论。言或得者至是故言或。释颂或得二字。于诸行中或与得俱起谓有情法。或与得不俱谓无情法。故言或也 论。向言心所何者是耶。此下乘便广明心所言

  论。言或得者至是故言或。释颂或得二字。于诸行中或与得俱起谓有情法。或与得不俱谓无情法。故言或也
  论。向言心所何者是耶。此下乘便广明心所言心所者是心所有。正理论云。四有为中广辨色.心如前品说。心所等法犹未广辨自下有十一颂半广明心所。文中有四。一述名体。二述俱生。三述简滥。四述众名就述名体中复分为二。一开章列名。二牒章别释。此下半颂开章列名
  论曰至五小烦恼地法。列五地名。可知。依婆沙四十二。五地法外更有大有覆无记地。谓有覆无记心.心所法。大无覆无记地法。谓即一切无覆无记。此二地法无别心所。故此不说
  论。地谓行处至为彼法地。总释五地名也
  论。大法地故名为大地。别释大法地也。谓地是心王。大法是心所
  论。此中若法至名大地法。别释大地法也。谓即心所。此是两重属主释也
  论。谓法怛于一切心有。示大地法体也
  论。彼法是何。此重问也自下别释五大地法。即为五段。此下第一一颂别释大地法也将释名体先释总名。如前所述正理论云。地即是心。大法地故名为大地。此中若法。大地所有名大地法。谓法遍与一切品类一切心俱生。由此故心非大地法。非心俱生故准上论文。受等十法。遍一切心故名为大。心王。与大为所依故名为大地。受等十法。与心俱生名大地法。心。与心王不俱生故非大地法婆沙十六。问大地法是何义。答大者谓心。如是十法是心起处。大之地故名为大地。大地即法名大地法。有说心名为大。体.用胜故。即大是地故名大地。是诸心所所依处故。受等十法。于诸大地遍可得故名大地法。有说受等十法。遍诸心品故名为大。心是彼地故名大地。受等即是大地所有名大地法前之二释与二论异。后之一释与二论同。自古诸师或以三义。或以五义。简五地别。恐烦不叙今此论主。唯以一义简地法别。胜于三义五义简也。即以遍于一切心简自余心所。皆不能遍一切心也
  论曰至和合遍有。先总释遍有。谓传婆沙师说故言传说
  论。此中受谓至有差别故。准释受蕴。言领随触。及于此中正理不破。故知此言即谓领顺苦.乐等触。非谓领顺苦.乐等境有人定为领纳前境。非决定也。故正理云。于所依身能益.能损.或俱相违。领爱.非爱.俱相违触说名为受。准此论文领同时触
  论。想谓于境取差别相。即是取男.女等差别之相。正理论云。安立执取男.女等境差别相因说名为想述曰。谓能为因。令心.心所安立男.女等相而执取故
  论。思谓能令心有造作正理论云。令心造作善.不善.无记。成妙.劣.中性说名为思。由有思故令心于境有动作用。犹如磁石势力能令铁有动用
  论。触谓根境至能有触对正理论云。由根.境.识和合而生。能为受因有所触对说名为触
  论。欲谓希求所作事业正理论云。希求取境说名为欲
  论慧谓于法能有简择正理论云。简择所缘邪.正等相说名为慧简择未决亦得疑俱
  论。念谓于缘明记不忘正理论。于境明记不忘失因说名为念述曰。由念力故于缘境明记。显了能为后时不忘失因。非谓但据缘过去境
  论。作意谓能令心警觉正理论云。引心.心所。令于所缘有所警觉。说名作意。此即世间说为留意述曰。诸心.心所沉没不行。由作意力警令发觉。策之令造能属于境。即世间言留心于此
  论。胜解谓能于境印可正理论云。于境印可说名胜解。有余师言。胜谓增胜。解谓解脱。此能令心于境无碍自在而转。如胜戒等述曰于境分明印可。审定是事如是非不如是。殊胜之解名为胜解问若然者。与疑相应。云何有胜解耶解云有耶无耶于二心中一一皆能印可取相故有胜解言余师者。杂心等师。彼说令心于境自在为胜。境不能碍故得改易名解解谓解脱。故旧杂心谓名解脱。言胜戒等等取胜定.胜慧。如说由触故心属于境。由胜解故心离于境。即其义也
  论。三摩地谓心一境性正理论云。令心无乱取所缘境不流散因名三摩地述曰。由定力故当刹那中。令心.心所同属一境。至此非余。三摩地者。此云等持。即平等持心于一境住。上释诸心所。言于心者亦兼心所。诸相相违而俱起者如理思之。恐烦不述。略举两论辨其体相。欲述多文恐繁不叙
  论。诸心.心所至唯觉慧取。此难心.心所法微细难知。有部之宗十法遍行。大乘之中唯五遍行。正理中云。彼上坐言但有三种。谓受.想.思。此即唯三名为遍行。亦有不立心所。唯心差别说名受等。应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