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疏 第十卷

俱舍论疏 第十卷 沙门法宝撰 分别世品第三之三 论。无明何义。自此已下大门第二释十二支名义就中有四。一释无明。二释名色。三释触支。四释受支。自余八支指余文释就初有二。一
俱舍论疏 第十卷
  沙门法宝撰
  分别世品第三之三
  论。无明何义。自此已下大门第二释十二支名义就中有四。一释无明。二释名色。三释触支。四释受支。自余八支指余文释就初有二。一正释其名。二别证有体。就前文中先问后答此则问也
  论。谓体非明。此则答也。答中有三。前二不正答。后一举颂正答就不正中有二。一以非明故名曰无明。二以明无故名曰无明。此是前答。所以名无明者。以非明故
  论若尔无明应是眼等。难也。若体非明名曰无明。眼等六根。色等六境。除无漏明并体非明应名无明
  论。既尔此义应谓明无。第二转释。以明无故名曰无明
  论。若尔无明体应非有。破也。若明无故名曰无明。无明即应明无为性。无明若以明无为性。无明即应体非有也
  论。为显有体义不滥余。已下第三颂正释也为显有体。异明无也义不滥余。异非明也
  论曰至非亲友无。举喻显也就中有三。一举亲.非亲喻。二举实.非实喻。三举等言等余非法等喻。此即是初亲.非亲也。此非亲友唯取所对怨敌名非亲友。非是体非亲友。异亲友故名非亲友。不是亲友无故名非亲友
  论。谛语名实至亦非实无。举第二也
  论。等言为显至非异非无。举第三也
  非法。谓不善法非义。谓不善义非事。谓不善事等是彼法.义.事敌对故不是异法等法无等也
  论。如是无明至非异非无。此合释无明也
  论。云何知然。问也自此已下第二别证有体。所以知体非异于明。及是明无
  论。说行缘故。答也。答中有二。一略答。二广答。此略答也。说行缘故既是行缘。明知非是异明余一切法。亦非无体是明无也
  论。复有诚证。此下一行颂广释也
  论曰至说名无明。释颂文也。就中有三。一证非是异明无。二证非是恶慧摄。三证不是非见慧。此文初也。无明既是九结中一结。三缚中一缚。十随眠中一随眠摄。三漏中一漏。四轭.四瀑流等中是一轭.一瀑流。故知非是异明眼等余法。亦非全无犹如菟角。而可说为结等事故。故有别法说名无明
  论。如恶妻子至应名无明。此第二证非恶慧也。先问后答。此则问也
  论。彼非无明至故非无明。答也。恶慧之中有一分慧是五见故。既非九结等有见结.无明结等别。故知是见不是无明
  论。若尔非见慧应许是无明。此第三也。就中。先问.后答。此即问也
  论。不尔无明至共相应故。答也。答中有二。一以无明见相应故。二以无明能染慧故。此是初也
  论。又说无明至异慧能染。此第二也。贪能染心贪既非心。故知无明染慧非即慧也
  论。如何不许至何理相违。经部救也。经言无明染慧非定相应。诸染污慧间杂善慧令不清净名之为染。何理相违。如贪染心令不能解脱。岂必现起与心相应方说能染。贪既不定。故知无明亦非相应间杂善慧故名染慧也
  论。虽复能遮至此说为善。论主评取有部义也准此。论主不定执一宗。理长即取
  论。又执烦恼皆是无明。述异计也。此师意说。一切烦恼皆不了境并是无明
  论。此亦应同至无明染心。准前遮遣者。若诸烦恼皆是无明者。一结.缚.随眠.漏.轭等中不应别说无明结等。二亦不应与见.贪.嗔等相应。见等即是无明。不应自相应故。三或亦应说无明染心
  论。若谓此中就差别说。牒外救也。外救一切烦恼总名无明。别名为贪.嗔.慢等。经说贪染心不说无明能染心者。说差别名不说总也
  论。应于染慧不说总名。反难也难云。若贪染心说差别名云贪染心。因何染慧即说总名云无明染慧
  论。既许无明至其相云何。外人问也
  论。谓不了知谛宝业果。论主答也
  论。未测何相至如无明说。外人出过
  论。此谓了知所治别法。论主答也
  论。此复难测其相是何。外人未了问也
  论。此类法尔至唯可辨用。论主重释
  论。大德法救至恃我类性。述异说也。此大德说无明既即是余经所说恃我类性
  论。异于我慢类体是何。论主问大德也。恃我慢类即是九慢类。此即我慢之差别也。异于我慢类.性是何
  论。经言我今至异于我慢。引经例释如是知已如是见已。此是佛自说言如是知四谛已。如是见四谛已。即是三无漏中已知根也。或具知根诸所有爱(谓一切贪也)。诸所有见(谓五见也)。诸所有类性(谓无明也)。诸我我所执(正理论云。以过重故故重说也)。我慢执(正理论云。摄一切慢)。随眠(正理论云。此摄疑.嗔二随眠)。断遍知故(得一切结尽遍知)。无影(谓无烦恼得也。如空行影故)。寂灭(得有余涅槃也。佛未无余涅槃故也)。故知类性异于我慢(已与我慢别说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