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若余方便至久修多苦行。此重问。若以无上大菩提果甚难得故。发长时愿修多苦行。既有六十劫或三生方便。亦得涅槃出离于苦。何用为菩提久修多苦行 论。为欲利乐至求无上菩提。答。为利有情故。舍涅槃道以取菩提 论。济他有情于己何益。问。济他何益于己。苦行若斯 论。菩萨济物至即为己益。答。菩萨悲心怀益物。既得成佛济度众生。遂己悲心即为己益 论。谁信菩萨有如是事。难。此事难信谁能信此 论。有怀润己至此事非难信。答。汝怀润己无大慈悲。于此事中实为难信。以己方人故不得信也。若无润己有大慈悲。此事非难信。以他方己故 论。如有久习至如何不信。举喻显。如文可解 论。又如有情至如何不信复举喻也。已上两喻由数习故 论。又由种姓至别有自益。明种姓如是起悲愿也 论。依如是义至他为己故。引颂证。就此颂中。前两句下士者是异生。次两句中士者是二乘。后四句上士是菩萨 论。如是已辩至为成劫位。自此已下。大文第二明人。第一明独觉。第二明四轮王。第三明小王兴。此之一颂第一明佛.独觉 论曰至诸佛出现。明佛出时。八万岁渐咸不克定时即上八万岁减半年等皆容出世。下至百年。百年已下无容佛出。准贤劫经第十云。拘留孙佛人寿四万岁时出世。拘那含牟尼佛人寿三万岁时出世。迦叶佛人寿二万岁时出世。释迦牟尼佛人寿百岁时出世。准西域记第六卷云。六万.四万.二万.百岁。佛出世也。又准立世经第九云。二十小劫世界起成已住者几多已过。几多未过。八小劫已过。十一小劫未来。第九一劫现在未尽准此经文。即今正当第九劫。即贤劫中四佛出世。以俱在此第九劫渐减位。应更详检。准此文。即前八劫中无佛出世。弥勒佛即当第十劫出。又准弥勒经八云。劫是刀兵劫。经云。于刀兵劫中。乃至今生此。又准此文。后唯有十一劫。更有九百九十六佛出。时恐太促。详其贤劫。似是风劫。于六十四劫中此为第一劫。总六十四劫为一贤劫。于中千佛理且可然。应更详检 论。何缘增位无佛出耶。问。增位从下自上。增时总无出 论。有情乐增难教厌故。答。佛出本意令厌生死。乐渐渐减易起厌心。乐渐渐增难教厌故 论。何缘减百无佛出耶。问。减位百年已下。其苦转增。何缘不教令厌也 论。五浊极增难可化故。答。减其百岁烦恼等增。慧念等减。极难化故 论。五浊者至五有情浊。乘便明五浊先列章门。后牒章释 论。劫减将末至说名为浊。总释浊名即是显恶。居下泽秽。故名为浊。如浊水等 论。由前二浊至极被衰损。明前二浊为过速。由寿浊故衰损寿命。由劫浊故衰损资具。即劫末时资具衰损 论。由次二浊至出家善故。明次二浊为过患。由烦恼浊耽其欲乐损在家善。由其见浊妄为苦行损出家善 论。由后一浊至及无病故。明众生浊。故令智慧念等悉被衰损。婆沙一百十三云。有情衰损者。谓劫初时。此赡部州。广博严净。多诸淳善福德有情。城邑次比。人民充满。至劫末时唯余万人 准婆沙。衰损有情有二。一令劣恶。二令数少。恶是浊义。数少非浊义。如浊水.浊酒不以少故名浊。但以居下滓秽名浊。此论明有情浊故略不论少 论。独觉出现通劫增减。第二明独觉出时也 论。然诸独觉至转名独胜。此下明二种独觉。麟角喻。谓出无佛世独一而出部行独觉。先是预流果声闻。彼后无佛时进得胜果。故名独觉。此是一释 论。有余说彼至得独胜名。第二释。先修声闻顺决择分。后无佛时入于见道名独觉也 论。由本事中至不应修苦行。引此文证是凡夫。圣人改断戒取。不应修苦行。既修苦行证是异生 论。麟角喻者至鳞角喻独觉。此第二释麟喻独觉异部行 论。言独觉者至不调他故。释独觉名有二义。一取至果时不禀至教。二已得果。复不觉于他。具此二义名为独觉非因位不因教也 论。何缘独觉言不调他。问。下有四难 论。非彼无能至无碍解故。第一难也 论。有能忆念至圣教理故。第二难也 论。有不可说至理神通故。第三难也 论。又不可说至对治道故。第四难也 论。虽有此理至无说希望故。下有三种理答。此第一理也 论。有知有情至难令逆流故。第二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