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疏 第二十四卷(9)

论。尊者妙音至故名法轮。述异说也 论。宁知法轮唯是见道。问也 论。憍陈那等至正法轮故。答也。既憍陈那等见道生时未起修道。即名已转正法轮故。

  论。尊者妙音至故名法轮。述异说也
  论。宁知法轮唯是见道。问也
  论。憍陈那等至正法轮故。答也。既憍陈那等见道生时未起修道。即名已转正法轮故。故知唯说见道
  论。云何三转十二行相。问也。因明法轮。问三转法轮
  论。此苦圣谛至十二行相。答也。谓此苦谛者。是显示转。显示四谛相也此应遍知者。是劝发转。动令遍知苦也此已遍知。引证转。此苦圣谛我已遍知于集圣谛应言。此集圣谛此应永断。此已永断此灭圣谛此应作证。此已作证此道圣谛此应修。此已修一.一三转合成十二别别发生眼智明觉者。婆沙七十九云。眼者谓法智忍。智者谓法智。明者谓类智忍。觉者谓类智(准此论文。唯见道也)复次。眼是观见义。智是决断义。明是照了义。觉是惊察义(准此释亦得通修道)
  论。如是三转至七处善等。明谛十二。故名十二行相。理实有四十八也。如眼.色为二法。乃至意.法为二。实十二。七处善五蕴各七。总有三十五。而言二法及七处也
  论。由此三转至所说如是。显三转次第结归宗也
  论。若尔三转至立法轮名。论主破婆沙通三道也
  论。是故唯应至可应正理。论主断取余师义也。此师说。十二行相所有教法三周说法名为三转。准正理论。是余师义。正理论云。有说此教名为法轮。转至他身令解义故。此但方便非真法轮。如余杂染无胜能故
  论。如何三转。问也。既以教法为轮者。如何三转
  论。三周转故。答也
  论。如何具足十二行相。问也
  论。三周循历四圣谛故。总答也
  论。谓此是苦至此已修习。重释也。第一周显示四谛。第二周劝知苦。断集。证灭。修道。第三周引己为证。我已知.断.证.修
  论。云何名转。重问余师
  论。由此法门至令解义故。答也。转自相续十二行法。往他相续令解义故。名之为转
  论。或诸圣道至故名已转。论主第二释也。第一释印取余师义。此释通取三道为法轮也。五比丘等已至转初故名已转。正理论云。毗婆沙师本意。总说一切圣道皆名法轮。以说三转三道摄故。于他相续见道生时。已至转初故名已转。然唯见道是法轮初。故说法轮唯是见道。诸天神类即就最初言转法轮。不依二道。然诸师多说见道名法轮。以地空天神唯依此说故。曾无说三道皆名法轮故。唯见道具前所说法轮义故。虽诸见道皆名法轮。而憍陈那身中先转。故经说彼见道生时名转法轮。非余不转。憍陈那等见道生时。说名世尊转法轮者。意显彼等得转法轮本由世尊。故推在佛。令所化者生尊重故。如是则说如来法轮转至他身故名为转若异此者。天神应说菩提树下佛转法轮。不应唱言世尊今在婆罗疷斯国。转无上法轮。故转授他此中名转有说此教名为法轮。转至他身令解义故。此但方便非真法轮。如余杂染无胜能故
  论。何沙门果何界得。此下一行颂。第五明沙门果依.界
  论曰至依三界身。明前三果唯依欲界九依身得。谓六欲天及三天下。第四果通依三界身。谓欲九依。色界十六依。无色四。总二十九依身。得阿罗汉果
  论。前之二果至非依上得。问也
  论。由理教故。总答也
  论。且理云何。问理也
  论。依上界身至不还果义。答理也。离欲界染得第三果。若次第者必依欲身离欲界染。先得果已方得生上。若超越者必依见道得第三果。见道必依欲界身起故。第三果唯依欲界
  论。何缘上界必无见道。问上界无见道所以
  论。且无色中至能得见道。答所以也。夫见道者必因闻教。及先缘欲界苦等。无色界身不能闻教。不缘下故。不依彼身起见道也。色界异生。一着胜乐故。二无苦受。不生厌心故。不能起见道。见道必因厌心起故
  论。教复云何。问教也
  论。由经说故至上界定无。引经证也经言有五补特伽罗。即五不还此处通达者。通达即见道异名。此处者。是欲界彼处究竟者。是上二界得涅槃也
  霜月二十日午上点了
  (别笔)
  以兴福寺慈恩院本一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