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摄大乘论释 第一卷(6)

释曰。若心前灭后生。无间能生后心说此名意。复有意能作正生识依止。与现识不相妨。此二为识生缘故名为意。正生者名识。此即意与识异 论曰。二有

  释曰。若心前灭后生。无间能生后心说此名意。复有意能作正生识依止。与现识不相妨。此二为识生缘故名为意。正生者名识。此即意与识异
  论曰。二有染污意。与四烦恼恒相应
  释曰。此欲释阿陀那识。何者四烦恼
  论曰。一身见二我慢三我爱四无明
  释曰。我见是执我心。随此心起我慢。我慢者由我执起高心实无我起。我贪说名我爱。此三惑通以无明为因。谓谛实因果心迷不解。名为无明
  论曰。此识是余烦恼识依止。此烦恼识。由第一依止生。由第二染污
  释曰。此染污识由依止第一识生。由第二识染污。次第已灭说名意。余识欲生能与生依止故。第二识名染污识。烦恼依止故。若人正起善心亦有此识
  论曰。由缘尘及次第能分别故此二名意
  释曰。以能取尘故名识。能与他生依止故名意。第二识是我相等。或依止能分别故名意
  论曰。云何得知有染污心
  释曰。以何道理能成立此义
  论曰。若无此心独行无明。则不可说有
  释曰。独行无明其相云何。若人未得对治道。能障实慧惑名独行无明。此无明于五识非有。何以故。若人在于五识不能为障。何以故。若是对治道生处。则是障处于染污意识此亦非有。何以故。但由此惑心应染污故。与余惑相应共行。独行名则不成。若汝说第六识由独行无明染污。则第六识一向不清净。以此无明不暂息。云何施等心成善以第六识。恒与无明相应故。若有人说心与善相应生。此人则有过失。若第六识。恒被染污则不得引对治道生。若有人说染污心相应有别善心。此善心能引生对治道故染污心即灭。若作此说则无过失
  论曰。与五识相似此法应无。何以故。此五识共一时有自依止。谓眼等诸根
  释曰。犹如眼识等五识。眼等五根同时为依止。意识必应有同时依止。若不立余识亦无此依止。如眼识无依止不得生。意识亦应尔
  论曰。复次意名应无有义
  释曰。云何无义。若立前灭心为意。此但有名无义。何以故。意以了别为义。于无中云何可立。是识随六识前已灭。此意名不可得。不能了别以无体故
  论曰。复次无想定灭心定。应无有异。何以故。无想定有染污心所显。灭心定不尔。若不尔此二定应不异
  释曰。若人立有染污心。此人于无想定则说有染污心。于灭心定则说无染污心。对此人二定则有差别。若不如此于二定意识不行故。二定则无异
  论曰。复次于无想天一期应成无流无失。无染污故。于中若无我见及我慢等。复次一切时中起我执。遍善恶无记心中。若不如此但恶心与我执等相应故。我及我所。此惑得行。于善无记中则不得行。若立二心同时生无此过失。若立与第六识相应行。有此过失
  释曰。于无想天生若无染污心。一期生中则无我执及我慢等。此生便无流失。此定不应为圣人所厌恶。既为圣人所厌恶。故知此定有染污识。由我执恒相随施等诸善常为我执所杂我执恒随。若离无明则无此事。此无明若离依止则不得有。此无明依止。若离阿陀那识无有别体
  论曰
  无独行无明  及相似五识
  二定无差别  意名无有义
  无想无我执  一期生无流
  善恶无记中  我执不应起
  离污心不有  二与三相违
  无此一切处  我执不得生
  证见真实义  惑障令不起
  恒行一切处  名独行无明
  论曰。此心染污故无记性摄
  释曰。此心是无明所依。于三性中此心属何性。由染污故属有覆无记性。何以故。有染污故。云何有染污
  论曰。恒与四惑相应
  释曰。不了无我境故起我执。由我执起我爱我慢。此四惑一切处恒起
  论曰。譬如色无色界惑是有覆无记。此二界烦恼奢摩他所藏故
  释曰。界以生性为义。离淫欲及段食欲。由色欲生故名色界。离下二界欲由无色欲生故名无色界。此二界惑虽与第六粗识相应。不失无记性。由八定所藏故。此惑若在欲界散心应成不善。由依止粗故。若与第二识相应。虽不在定中亦非不善以依止最细故。若在色无色界。依止虽粗八定所摄。心软滑故。亦非不善。能生生死亦非是善故。属有覆无记性。第二识所起惑亦尔。依止细故非不善。是生死因故亦非是善
  论曰。此心恒生不废
  释曰。此染污心三性中。八定无想定无想天处。恒生不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