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摄大乘论释 第十三卷

摄大乘论释 第十三卷 世亲菩萨释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释学果寂灭胜相第九 论曰。如此已说依慧学差别。云何应知寂灭差别 释曰。菩萨道与二乘道既有差别。由道得灭。菩萨灭与二乘灭
 摄大乘论释 第十三卷
  世亲菩萨释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释学果寂灭胜相第九
  论曰。如此已说依慧学差别。云何应知寂灭差别
  释曰。菩萨道与二乘道既有差别。由道得灭。菩萨灭与二乘灭亦应有差别。云何可知
  论曰。诸菩萨惑灭。即是无住处涅槃
  释曰。二乘与菩萨同以惑灭为灭谛。二乘惑灭一向背生死趣涅槃。菩萨惑灭不背生死不背涅槃。故异二乘。菩萨此灭于四种涅槃中。是无住处。一本来清净涅槃。二无住处涅槃。三有余。四无余。菩萨不见生死涅槃异。由般若不住生死。由慈悲不住涅槃。若分别生死。则住生死。若分别涅槃。则住涅槃。菩萨得无分别智。无所分别故无所住
  论曰。此相云何
  释曰。无住处涅槃。以何法为相
  论曰。舍离惑与不舍离生死。二所依死。转依为相
  释曰。若菩萨在转依位。不与诸惑缘起处。故名舍离。惑在出观位。必起分别故。名不舍离生死。若偏观前后明此二义。亦得一时具二义。若双观二义。必在一时。此二义并以依他性为依止。无住处涅槃以转依为相。即转二着。凡夫着生死。二乘着涅槃。菩萨得无分别智。不见生死涅槃有差别。虽灭惑不住涅槃。虽起分别不住生死。故此涅槃以转依为相。此转依即依止依他性
  论曰。此中生死是依他性。不净品一分为体。涅槃是依他性。净品一分为体
  释曰。此释二所依止义。本识名依他性。本识若起分别。即是不净品。说此一分为生死体。如分别依他性。此性不如此有。此分别无所有即是净品。依此一分为涅槃体
  论曰。本依者。是具净不净品二分依他性
  释曰。分别性是生死。真实性。是涅槃。从本以来此二品以依他性为依止。即说依他性为本依
  论曰。转依者。对治起时。此依他性。由不净品分永改本性。由净品分永成本性
  释曰。转依亦属依他性。三乘道是对治。此依他性道未起时。如见谛等。或能起诸业感恶道报。名不净品。道起已后。如此不净品灭不更生。故言永改本性。此依他性道及道果名净品。道即戒定慧。道果有二种。谓有为无为。有为即解脱解脱知见。无为即本惑灭。及未来惑不生。道未起时。戒等净品未成立。但有本性清净。由道起故与五分法身及无垢清净相应。如此相应乃至得佛。无有变异。故言永成本性
  论曰。此转依若略说有六种转
  释曰。若约三乘道及道果。广说则有多转依义。今略说故但有六种
  论曰。一益力损能转。由随信乐位。住闻熏习力故
  释曰。由三乘圣道起阿黎耶识中。闻熏习功能更增。说名益力。于阿黎耶识中。所有诸惑熏习。由对治起故无复本用。说名损能。此二事何位何因得成。若人住愿乐位中。闻如来说广大甚深正教。于中起三信。愿乐修行。随顺不违。此损益以闻熏习力为因。闻思慧为闻熏习体。因此二慧生修慧。修慧是闻熏习力。若无修慧。本依则不得转。由此力故损益义成。若人已得如此转依。烦恼行于此人云何
  论曰。由烦恼有羞行惭。弱行或永不行故
  释曰。若人已得此转依。烦恼若起即生惭羞。起亦不久。又复微弱。或永不起。何以故。能羞自身。深见诸过故
  论曰。二通达转谓已登地诸菩萨。由真实虚妄显现为能故
  释曰。得无分别智。证真如故名通达。由此通达有别转异于地前。若已登地。有时入观。此通达为真实显现因。何以故。如初通达明证真如。后入观亦尔。有时出观。此通达为虚妄显现因。何以故。如先未入观。以散心修自利利他俗行。今出观亦尔
  论曰。此转从初地至六地
  释曰。此中同有出入观异故。以六地为其位
  论曰。三修习转。由未离障人。是一切相不显现。真实显现依故
  释曰。前位修习依相起。此位修习依无相起。已离惑障。离一切智障未尽。是有学大乘人能得此转。一切相。谓相相生相真实相。此三相体不显现。依止此转依得成。三无相得显现。亦依止此转依得成
  论曰。此转从七地至十地
  释曰。此中同修无相行故。以四地为其位
  论曰。四果圆满转。由已离障人。一切相不显现。清净真如显现。至得一切相自在依故
  释曰。三德具足名果圆满。已离一切障人。即是诸佛。能得此转。一切相不显现。即是断德。以一切相灭故。清净真如显现。即是智德。如理如量智圆满故。谓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得一切相自在。即是恩德。依止一切相中所得自在。由得此自在。如意能作一切众生利益事。三德并以此转为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