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大乘庄严经论 第九卷

大乘庄严经论 第九卷 无著菩萨造 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 供养品第十八 释曰。已说业所聚集诸行。未说供养如来。此供养今当说。偈曰 依物缘回向 因智田依止 如是八供养 供养
大乘庄严经论 第九卷
  无著菩萨造
  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
  供养品第十八
  释曰。已说业所聚集诸行。未说供养如来。此供养今当说。偈曰
  依物缘回向  因智田依止
  如是八供养  供养诸如来
  释曰。略说供养如来有八种。何谓为八。一者依供养。二者物供养。三者缘起供养。四者回向供养。五者因供养。六者智供养。七者田供养。八者依止供养。问此八义云何。偈曰
  现前不现前  衣服饮食等
  深起善净心  为满于二聚
  常愿生佛世  三轮不分别
  成熟诸众生  最后十一种
  释曰。此二偈八句显示前八义。应知现前不现前者。谓依供养。依现在及过去未来诸佛而供养故。衣服饮食等者。谓物供养。以衣服等而供养故。深起善净心者。谓缘起供养。以深净信心而供养故。为满于二聚者。谓回向供养。为满福智二聚而供养故。常愿生佛世者。谓因供养。由有宿愿愿生佛世。令我有益不虚供养故。三轮不分别者谓智供养。设供受供供具三事不可得故。成熟诸众生者。谓田供养。众生为田。教彼供养令种善根故。最后十一种者。谓依止供养。此依止有十一种。一者依止物。由依财物而供养故。二者依止思惟。由依味思惟随喜思惟希望思惟故。三者依止信。由信大乘发菩提心故。四者依止愿。由发弘誓愿故。五者依止悲。由怜愍众生故。六者依止忍。由难行能行故。七者依止行。由诸波罗蜜故。八者依止正念。由如法不倒故。九者依止正见。由如实觉了故。十者依止解脱。由声闻烦恼灭故。十一者依止真实。由得大菩提故。问供养种差别云何。偈曰
  因果及内外  粗细与大小
  亦远近差别  是名供养种
  释曰。世等差别为供养种差别。彼过去为因。现在为果现在为因未来为果。如是因果谓去来今。应知内者自供养。外者令他供养。粗者利供养。细者随顺供养。小者劣供养。大者胜供养。有慢者为劣。无慢者为胜。三轮不分别故。远者欲后时供养近者即今时供养。复次隔世供养者为远。无间供养者为近。复次发愿于未来欲供养者为远。发愿于现在即供养者为近。问何等供养如来为最上供养。偈曰
  供养诸如来  最上由自意
  信心通方便  和合五胜故
  释曰。五种自意供养如来。应知此供养为最上供养。何谓为五一者净信。二者深心。三者神通。四者方便。五者和合。净信者。于大乘法说供养处生净信故。深心者此心有九种。一味心。二随喜心。三希望心。四无厌心。五广大心。六胜喜心。七胜利心。八无染心。九善净心。此九心如修诸波罗蜜中说。神通者。谓依虚空藏等诸三摩提故。方便者。谓无分别智方便摄故。和合者。谓一切诸大菩萨和合一果入一切果故。供养品究竟
  大乘庄严经论亲近品第十九
  释曰。已说供养如来。云何亲近善知识。偈曰
  如前供养佛  略说有八种
  亲近于善友  应知八亦然
  释曰。应知亲近善知识亦有依等八种。问此中八义复云何。偈曰
  调静除德增  有勇阿含富
  觉真善说法  悲深离退减
  释曰。此偈显示第一依亲近。若善知识具足十种功德者。应堪亲近。何谓为十。一者调伏。二者寂静。三者惑除。四者德增。五者有勇。六者经富。七者觉真。八者善说。九者悲深。十者离退。调伏者与戒相应由根调故。寂静者。与定相应由内摄故。惑除者。信念与慧相应烦恼断故。德增者。戒定慧具不缺减故。有勇者。利益他时不疲惓故。经富者。得多闻故。觉真者。了实义故。善说者。不颠倒故。悲深者。绝希望故。离退者。于一切时恭敬说故。偈曰
  敬养及给侍  身心亦相应
  愿乐及以时  下心为缘起
  释曰。此偈上半显示物亲近。下半显示缘起亲近。物亲近有三。一者财。谓恭敬供养。二者身。谓随顺给侍。三者心。谓给侍时身心相应。缘起亲近亦有三种。一者愿乐。二者知时。三者除慢。偈曰
  为离于贪着  为求随顺行
  随顺如所教  以此令彼喜
  释曰。此偈上半显示回向亲近。下半显示因亲近。回向亲近者。不为贪着利养故。但为随顺修行故。因亲近者。菩萨如所教授随顺修行。为亲近善知识因。何以故。菩萨以此随顺令彼善知识心生欢喜故。偈曰
  善解于三乘  自乘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