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大乘庄严经论 第九卷(5)

苦者悲诸苦 不施云何乐 以令自乐故 施乐拔他苦 释曰。苦者悲诸苦者。诸菩萨以悲起诸苦。是故名苦者。不施云何乐者。菩萨大悲故以他苦为自苦。若不

  苦者悲诸苦  不施云何乐
  以令自乐故  施乐拔他苦
  释曰。苦者悲诸苦者。诸菩萨以悲起诸苦。是故名苦者。不施云何乐者。菩萨大悲故以他苦为自苦。若不施他乐云何得自乐。以令自乐故施乐拔他苦者。若菩萨施众生乐拔众生苦时。即是菩萨自作乐。已说大悲乐胜。次说大悲教授。偈曰
  悲者教自施  施彼勿自求
  施报愿不受  有愿还以施
  释曰。此偈教行无求施。悲者教自施施彼勿自求者。大悲义言。汝施施他时莫求自乐。他乐若无自乐亦无。何以故。乐不别故。施报愿不受有愿还以施者。若我施果亦愿不受。设有果时还以布施。偈曰
  施及于施果  普施于一切
  彼乐我乐故  施彼我无须
  释曰。此偈教行施果施。谓施及施所得果。普施一切众生。何以故。悲者以彼乐为自乐故。是故菩萨所有施果。皆应布施一切众生。大悲作如是教授。偈曰
  轻财而以施  来多复来好
  不用而自来  还用展转施
  释曰。此偈教行厌财施。若人厌财而行施者。是人虽不欲财而财自来。极广极妙道理如此。以大心故。若有如此还用布施。是则资财来而复来。菩萨则施而复施。何以故。非求自乐。欲令施施无穷故。偈曰
  悲者以大悲  尽施及常施
  应作如是施  慎勿求施果
  释曰。此偈教行无间施应知。偈曰
  若我不乐施  施果不施时
  施无一刹那  以无施爱故
  释曰。此偈教行无厌施应知。偈曰
  不作不与果  与果与作者
  是汝观恩过  与我不相似
  释曰。此偈教行舍恩施。菩萨语施云。若人行汝者。汝方与果。是汝待报恩过失。我则不尔。是汝不与我相似。复次若人行汝者。汝但与此人果。汝则是待报恩者。我则不尔。所行施果与一切众生。是汝不与我相似。已说大悲教施。次说大悲行施。偈曰
  无障及净句  利彼亦自量
  无求与无著  悲者如是施
  释曰。无障者。谓不夺他物行施故。净句者。以如法财行施。谓不以毒物兵杖酒等施故。利彼者。以施摄他时置于善根故。自量者。不令自眷属有乏少故。无求者。谓前众生或无。心求或无口求。见彼乏少自然而施。及不简福田故。无著者。不求报恩及以果报故。偈曰
  尽广胜常喜  离着亦清净
  回向于二处  菩提及善根
  释曰。尽者。内外物施故。广者。多物施故。胜者。妙物施故。常者。恒施故。喜者。离嗔施故。谓乞求者作不饶益时忍而喜施。离著者。无希望故。如前无著说。清净者。以如法故。如前净句说。回向菩提者。回向大菩提故。回向善根者。回向随顺善根器故。已说大悲行施。次说大悲受用差别。偈曰
  有财而自用  及用施众生
  得喜施喜胜  三乐养心故
  释曰。菩萨自受用财生喜。及用财布施众生生喜。二喜相比施喜为胜。何以故。三乐养心故。三乐者。一布施喜。二摄他喜。三菩提聚满足喜。已说大悲受用差别。次说大悲增长诸度。偈曰
  悭恶嗔放逸  缘着及邪着
  如是六蔽者  悲令六度增
  释曰。悭者。少物不能舍故。恶者。破戒及恼他故。嗔者。于少不饶益起大嗔故。放逸者。于诸善法不勤行故。缘著者。五欲乱心故。邪著者。外道无慧故。如是住六蔽者。大悲怜愍为说过失。令六波罗蜜而得增长。说大悲增长诸度已。此大悲从四缘生。亦应显示。偈曰
  苦乐不苦乐  因力及善友
  自体相续流  大悲四缘义
  释曰。苦乐不苦乐者。显示缘缘具缘。三受三苦俱起悲故。问舍受云何苦。答由行苦故。因力者。显示因缘。善友者。显示增上缘。自体相续流者。显示次第缘。问大悲如是生已云何得平等。偈曰
  行相及思惟  随顺与离障
  不得亦清净  六义悲平等
  释曰。大悲平等有六种。一者行相平等。由三受位众生平等知是苦故。二者思惟平等。由平等怜愍故。三者随顺平等。由平等救济故。四者离障平等。由平等不恼故。五者不得平等。由自他及悲三轮平等不可得故。六者清净平等。由八地无生忍时平等得故。问如是别说大悲已。此四梵住云何修习得令无上。偈曰
  慈等令无上  自意修亦五
  信心通方便  和合如前说
  释曰。如前供养诸佛亲近善友皆由五种自意修习得令无上。梵住亦尔。由净信者。于大乘经说。梵住处生净信故。由深心者。以九种心修梵住故。由神通者。依虚空等定而修习故。由方便者。依无分别智所摄故。由和合者以一果入一切果故。梵住品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