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悲则无忍 如是六次第 胜生若不得 成熟众生无 释曰。若无大悲则不能起大苦难行忍。若无大苦难行忍则不能起利益众生思惟。若无利益众生思惟则不能起胜生愿。若无胜生愿则不能向胜生处。若不向胜生处则不能成熟众生。问前后相似如此。成立相似复云何。偈曰 根生以慈润 茎擢以乐广 念正则增枝 愿续则长叶 内缘成为华 外缘成为果 当知悲根等 如是次第成 释曰。此中成立相似者。悲以慈润能令滋生。由有慈者见他苦已生悲苦故。是故以悲为根。忍以乐想能令抽擢。由菩萨利他苦生乐想乐想生已能令忍辱得广大故。是故以忍为茎。思以正念能令增进。由忍广已能于利他事中起正念故。是故以思为枝。愿以相续能令长成。由前灭后生。譬如叶长落故抽新。是故以愿为叶。生以内缘成为实。由自身成熟则受生不虚。是故以生为华。成熟者。以外缘成为实。由他身成熟则利益不虚。是故以成熟众生为果。如是次第。成立应知。已说大悲如树。次赞大悲功德。偈曰 大悲利益作 谁于他不起 于苦胜乐生 乐生由悲故 释曰。此义如偈所说。已赞大悲功德。次说大悲无著。偈曰 菩萨悲自在 寂静尚不住 世乐及身命 此爱云何起 释曰。一切世间皆爱世乐及自身命。一切声闻缘觉虽不爱世乐及自身命。而于涅槃起住着意。菩萨不尔。大悲自在故。于涅槃尚不住。何况住彼二爱中。已说大悲无著。次说大悲爱胜。偈曰 贪爱非无障 世悲亦世间 菩萨悲爱起 障尽亦过世 释曰。悲爱最胜自有二义。一者障尽。二者过世。爱亲等贪则自体是障。行世间悲体虽非障而是世间。菩萨悲爱自体障尽而复过世。故为最胜。问云何障尽。偈曰 有苦及无智 大海及大闇 拔济以方便 云何不障尽 释曰。有苦为大海。无智为大闇。能拔济方便是大悲。此悲爱则障尽。问云何过世。偈曰 罗汉及缘觉 如是悲爱无 何况余世间 岂得不过世 释曰。阿罗汉辟支佛尚无大悲爱。况余世间而有可得。若如是者。岂不过世乎。已说大悲爱胜。次说大悲无厌。偈曰 得悲诸菩萨 舍苦而起苦 彼初起苦怖 证时欣乐甚 释曰。舍苦者。谓诸菩萨以大悲故欲舍他苦。而起苦者。由舍他苦则起自苦。彼初起苦怖者。彼初谓信行地菩萨。彼于起苦中而生怯怖。由自他平等未见故。由苦如实未触故。证时欣乐甚者。证时谓净心地菩萨。彼于起苦中生极欣乐。由见自他平等故。由苦如实已触故。已说大悲无厌。次说大悲苦胜。偈曰 悲苦最希有 苦胜一切乐 更乐悲生故 办非有况余 释曰。悲苦最希有者。谓从他苦而生大悲。从大悲而生自苦。如是悲苦有何希有。而得过此故为最希有。苦胜一切乐者。即此悲苦。胜于一切世间之乐。问何故。答更乐悲生故。此诸菩萨更以悲苦为乐。由此苦从大悲生故。办非有况余者。彼乐所作已办者尚无。况余世间而得有也。已说大悲苦胜。次说大悲施胜。偈曰 施与悲共起 能令菩萨乐 三界中乐受 比此无一分 释曰。若布施与大悲俱生。则能起菩萨胜乐。于三界中所作诸乐。欲比大悲施所作乐。无有一分而得相似。已说大悲施胜。次说大悲忍苦。偈曰 生死苦自性 不舍由悲故 起苦利他因 云何舍不习 释曰。一切苦悉入生死苦中。诸菩萨不舍生死由大悲故。菩萨起苦是利他因。菩萨不舍生死时即是不舍一切苦。已说大悲忍苦。次说大悲施果。偈曰 悲施财三果 悲者恒增长 爱生及摄生 资生复三乐 释曰。悲施财三果悲者恒增长者。谓菩萨大悲能增长三种果。一者增悲。由修习故能令自体增长。二者增施。由悲自在故能令施得增长。三者增财。由施自在故能令财得增长。爱生及摄生资生复三乐者。从是三果复生三乐。一者从悲为因生爱生乐。二者从施为因生摄生乐。三者从财为因生资生乐。已说大悲增果。次说大悲劝进。偈曰 悲长及施增 成生亦乐起 牵来复将去 大悲劝如是 释曰。大悲劝进菩萨行六种功德。大悲义言。菩萨汝修习我令我滋长。汝舍资财令施增进。汝应以施成熟众生。汝应以施令自乐起。汝若施者招引大菩提二聚及余令向己来。汝若施者将导二聚及余令向大菩提去。已说大悲劝进。次说大悲乐胜。偈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