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大乘义章 第五卷(2)

三障义两门分别(释名一 断处二) 言三障者。谓皮肤骨。论其体性。唯一无明。故地持中说为智障。粗细不同。分为此三。相状如何。所障法身事等如髓

  三障义两门分别(释名一 断处二)
  言三障者。谓皮肤骨。论其体性。唯一无明。故地持中说为智障。粗细不同。分为此三。相状如何。所障法身事等如髓。能障无明阶降不同。如皮肤骨。粗品无明。浮浅如皮。故就喻名说为皮障。中品无明次深如肤。故从喻称说为肤障。细品无明。穷深如骨。从喻立目说为骨障。亦可从于所障为名。所障法身阶降有四。一皮二肤三骨四髓。地前菩萨法身如皮。初地已上乃至七地法身如肤。八地已上至第十地法身如骨。如来地中法身如髓。能障无明差别有三。谓粗中细。粗品无明有两种义。说为皮障。一粗品无明与彼先成下品法身。一处在同。如似世人皮中之患故曰皮障。二粗品无明。障于未起下品法身故云皮障。中品无明亦有两义。说为肤障。一中品无明与彼先成中品法身。同在一处。如似世人肤中之患故名肤障。二中品无明。障于未起中品法身故称肤障。细品无明。亦有两义。说为骨障。一微细无明。与彼先成微细法身。同在一处。如似世人骨中之患故名骨障。二微细无明。障于未起微细法身故名骨障。法身之髓。精穷出累。故不说障。随义细分。理亦有之。故地论中说如来地有微细障。名义如是。次辨断处。初皮障者。始从解行至欢喜地。断之穷尽。故地持云。初阿僧祇解行住过入欢喜地。皮障断也。第二肤障。始从初地至第八地。断之究竟。故地持云。第二僧祇远行住过入不动地。肤障断也。第三骨障。始从八地至如来地。究竟穷尽。故地持云。第三僧祇过毕竟住入如来地。骨障断也。相续解脱。亦如此说三障之义。略辨如是。
  三根三道三毒烦恼义四门分别(释名一 废立二 相对辨异三 料简优劣四)
  第一释名。言三根者。谓贪瞋痴。染境名贪。忿怒曰瞋。闇惑名痴。此三乃是思前烦恼。发生思业。故名为根。言三道者。所谓贪瞋及与邪见。贪瞋同前。言邪见者。谬执乖理。目之为邪。邪心推求。说之为见。以何义故。前三根中。第三名痴。此三道中。说名邪见。成实释言。痴中增上说名邪见。畅思烦恼。必是增上。故说邪见。此三乃是思后烦恼。通畅前思。故名为道。言三毒者。名同三根。以何义故。不同三道。乃同三根。三根之中。痴名是宽。故此同之。三道之中邪见义狭。故此不同。然此三毒。通摄三界一切烦恼。一切烦恼。能害众生。其犹毒蛇。亦如毒龙。是故就喻说名为毒。名义如是。第二门中。约对十使料简废立。问曰。三根十使之中具摄几使。依如毗昙。唯摄三使。谓贪瞋痴。不摄余七。何故如是。释者相传。以五义故。建立三根。一明贪等遍通六识。故说为根。以能具生一切恶故。不同慢等唯在意地。二通五行。谓迷四谛及障修道。以能具生一切恶业故。说为根。不同见疑局在见谛。三具使性。力强能生一切恶业。故说为根。不同缠垢悭嫉等也。四断善根时。为方便。是故证之为不善根。不同一切无记烦恼。五能发业。不同过未性成之结。要现行者。能发业故。又此三种。多恼众生。名偏说之为不善根。又此三种众生多起。乃至蚁等亦常起之。是以偏说为不善根。若依成实。三不善根具摄十使。贪瞋二使。当相各一。余之八使。总名为痴。何故如是。以依三受及三境故。言三受者。谓苦乐舍。依苦生瞋。依乐生贪。依舍生痴。言三境者。谓违顺中。依违生瞋。依顺生贪。依中生痴。余之八使。同依舍受中容境起故通名痴。次辨三道。问曰。三道十使之中具摄几使。若依毗昙。具摄五使。所谓贪瞋邪见戒取及与见取。五中前二。当相各一。后三合为邪见业道。以此五种是其增上。能畅思业发动身口。是故偏说为恶业道。以何义故不摄余五。身边二见。是无记故。不得说为不善业道。疑慢及痴。非增上故。不能畅思发动身口故不说之。问曰。毗昙说。邪见等迷理烦恼。不动身口。云何说为不善业道。论自释言。迷理烦恼。虽复不作刹那等起动身口业。而能远作因等起。故说为业道。若依成实。具摄七使。为三业道。贪瞋二使。当相各一。五见之心。通名邪见。彼宗宣说。五见之心。同能发起不善业。故次辨三毒。问曰。三毒十使之中具摄几使。当知。三毒最为宽通具摄十使。贪瞋各一。余之八使。同名为痴。同依舍受中容境故。第三门中。约就三界二轮烦恼。辨其三根三道三毒差别之相。先辨三根。若依毗昙。三不善根。唯在欲界。非上二界。上二界中。无不善故。就欲界中。通说见修二轮烦恼为不善根。同能发起不善思故。若依成实。三不善根亦在欲界。非上二界。上二界中。设起不善。系属欲界。是故偏说在于欲界。然成实中。在上二界。亦得寄起欲界不善。不同毗昙一向不起界地断故。复欲界中见谛烦恼。一向定说为不善根。修惑不定。若望杀等根本业思。修道烦恼。非不善根。何故如是。凡夫之时修道烦恼。但可成就而不现行。不现行故。不能发起不善业思。及在圣时修道烦恼。虽复现行。圣人不起杀等业思。是故修惑非不善根。若望打缚。如是等思修惑。亦得为不善根。圣人亦起打缚等故。次明三道。依如毗昙。三道烦恼。亦在欲界。上二界中。无不善故。就欲界中。亦通二轮。于中贪瞋通于见修。邪见业道正在见惑。何故如是。修道惑中。无邪见故。若依成实。三道烦恼与成实中三根同也。但可优劣。上下为异。次明三毒。三毒烦恼。二轮齐等。通摄三界一切烦恼。斯名三毒。第四门中。三门相对辨其优劣。烦恼有三。谓上中下。三道烦恼。唯在上品。不通中下。故杂心云。于中增上说为业道。又成实云。畅思烦恼。必是增上故说邪见。若论三根。通取中上。不通下品。微下烦恼。不发业故。三毒则宽。三品俱摄三根等义。略辨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