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大乘义章 第五卷(8)

五心^4□义 五心^4□义者。如成实说。^4□谓^4□^8□。疑谤之罪。心中发生。如世毒种所生^4□^8□故曰心^4□。^4□别有五。一者疑佛。二者疑法。三者疑

  五心^4□义
  五心^4□义者。如成实说。^4□谓^4□^8□。疑谤之罪。心中发生。如世毒种所生^4□^8□故曰心^4□。^4□别有五。一者疑佛。二者疑法。三者疑戒。四疑教化法。五谗刺善人。言疑佛者。有人于佛心不正信。作如是念。为佛大邪。为大师大。言疑法者。有人于法心不正信。作如是念。为佛所说经法是邪。为当外道所说是邪。言疑戒者。有人于戒心不正信。作如是念。为佛所说戒法是胜。为外道说牛戒等胜。疑教化者。有人于彼五度门等。心不正信。作如是念。此五度等。实能令人得于涅槃。为当不得。言谗刺者。有人于彼善比丘所。横为谗刺。令人轻薄。五中初一。违于敬佛。中间三门。违于敬法。后之一门。违于敬僧。五心^4□之义。略之云尔。
  五心缚义
  五心缚者。如成实说。烦恼恶法。缠心不舍。故名心缚。心缚不同。略论五种。一贪己身。二贪外五欲。三乐与在家出家众合。四于圣语心不喜乐。五于善法。得小为足。五缚如是。
  六垢义七门分别(列名辨释一 约对使缠彰其差别二 约对十使彰其依别三 就识分别四 就界分别五 就性分别六 约道分别七)
  第一列名。辨释其相。六垢之义。如毗昙说。所谓害恨诳高谄恼。于诸众生。残害之意。名之为害。嫌怨不舍。目之为恨。欺诈名诳。自举曰高。邪曲称谄。燋忧曰恼。此六皆能污秽净心。名之为垢(此一门竟)次对使缠彰其差别。如杂心说。烦恼之中根本增上。说之为使。所生津液说为缠垢。故彼喻言。如瓶盛苏津液流出。所盛之苏。喻使烦恼。所出津液。喻于缠垢。就此所生津液结中。急缚之义。说以为缠。轻系之义。说之为垢。如杂心中。注释如是(此二门竟)次对十使彰其依别。如杂心说。害恨二垢。依嗔恚生。由瞋使故。欲残害彼。亦以嗔故。结恨不舍。诳高二垢。贪欲生。由贪使故。欺诳前人。取其财利。又以贪故。得利自高。亦以贪故。爱著自身。便自高心。谄垢依于五见而生。非聪利人。不能谄故。恼垢依于见取而生。以见取人取小乃胜。求胜不得。便生恼故。故杂心言。害恨依瞋恚。诳高依贪欲。所谓五邪见谄依。由是生。说依见取果是恼。应当知(此三门竟)次就识分别。识谓六识。此之六垢。起在意地。不通五识。毗昙成实。例同此说(此四门竟)次就界分别。界谓三界。六垢之中。害恨及恼。是瞋恚性。唯在欲界。谄之与诳。上极初禅有其谄故。初禅梵王。诳谄梵众。言我最胜。莫至佛所。又以谄故。黑齿比丘。往彼难诘。默然不对。执黑齿手。屏地求之。高至三禅。若依成实。上界虽起。系属欲界。彼宗烦恼。得寄起故(此五门竟)次就性分别。性谓三性。此六垢中。害恨及恼。一向不善。余三不定。在欲界者。一向不善。在上界者。论宗不同。若依成实。亦是不善。依阿毗昙。上界所有。悉是无记(此六门竟)次约道分别。道谓见修。此之六种。是修道惑。修道所断。缘事生故。不通见谛。六垢之义。略辨如是。
  七漏义
  七漏之义。涅槃经中具广分别。如成实云。七漏之义。如七漏经。当应于彼涅槃经矣。一切烦恼。流注不绝。其犹疮漏。故名为漏。漏别不同。一门说七。七名是何。一是见漏。二是修漏。三名根漏。四名恶漏。五亲近漏。六名受漏。七名念漏。言见漏者。盖乃从于所障为名。见疑烦恼。能障见道。故名见漏。言修漏者。亦月从于所障为名。三漏烦恼。能障修道。故名修漏。言根漏者。如经中说。眼耳鼻等。能生曰根。依根生漏。故名根漏。言恶漏者。所谓一切恶象恶王恶国恶知识等。能损害人。说之为恶。恶能生漏。故名恶漏。亲近漏者。衣服饮食房舍医药。于此四事。近而生漏。名亲爱近。言受漏者。受意觉能生诸漏。故名受漏。三恶觉者。如涅槃说。欲瞋及恼。是三觉也。言念漏者。邪念名念。念能生漏。故名念漏。名义如是。七中前二。是其漏体。后五是其生漏因缘。体谓一切诸结烦恼。约道不同。故分二种。障见谛者。说为见漏。障修道者。说为修漏。就后五种漏因缘中。根恶亲近。是其漏缘。受之与念。是其漏因。就彼缘中。有内有外。根漏是内。余二是外。外有违顺。恶漏是违。亲近是顺。此三同能远助生漏。故说为缘。就彼因中。因受三觉而生漏故。说受为因。因于邪念而起漏故。说念为因。问曰。经说。受想触欲同是漏因。今是何故不说为因。释言。皆是直是圣教隐显言耳。七漏之义。略辨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