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大乘义章 第五卷(7)

五下分结义 五下分结者。一名贪欲。二名瞋恚。三名身见。四名戒取。五名为疑。欲界之爱贪外五欲。故名贪欲。亦可贪心悕欲前境。故名贪欲。违境忿

  五下分结义
  五下分结者。一名贪欲。二名瞋恚。三名身见。四名戒取。五名为疑。欲界之爱贪外五欲。故名贪欲。亦可贪心悕欲前境。故名贪欲。违境忿怒。说名为瞋。于身见我。名曰身见。取戒为道。故名戒取。理实亦取施等为道。但彼世人多取戒故。偏说戒取。据实应名戒等取矣。故杂心云。是中除等但云戒取。于理犹豫。故名为疑。然此五种。依如成实。具四下结故名五下。一者界下。二者果下。三者人下。四所障下。言界下者。贪欲瞋恚。唯在欲界。非上二界称曰界下。故成实言。贪欲瞋恚。不出欲界。言果下者。贪瞋戒取能得三涂下蔽之果。故名果下。故成实言。贪欲瞋恚。名生恶道。戒取亦然。如持牛戒。成则为牛。若持不成。则起邪见。谤无因果。生地狱中。乌鸡狗戒类。亦如是。言人下者。所谓身见戒取及疑。唯凡夫起不在圣人。故名人下。故成实言。此之身见戒取及疑。不出凡夫。所障下者。即此身见戒取及疑。能障初果。名所障下。问曰。十使皆障初果。以何义故。偏说此三障初果乎。涅槃经云。此三重故。所以偏说。譬如世间王来王去主得其名。彼亦如是。又十使中见及疑。此之六使唯障见谛。入见道时。名体俱尽。贪嗔痴慢。通障见修。以通障故。入见道时。虽分除断。以不尽故。不与断名。就前所断六使之中。三使是本。余皆是随身见是本。边见是随。以依身见取断常故。戒取是本。见取是随。以依戒取起彼见取为胜故。疑复是本。邪见是随。以从疑心起邪见故。但今就本。偏说身见戒取及疑能障初果。余则皆随。是故不论。以彼三本摄三随故。不须别说边邪二见及与见取为下结也。问曰。何故不说痴慢以为下结。无彼上来四种下故。成实如是。若依毗昙。正具二下。名为下结。一是界下。贪欲瞋恚唯在欲界。二是人下。所谓身见戒取及疑。唯凡夫起。论文正尔。其果下者。论虽不说。准依成实。理亦无伤。所障下者。一向不同。何故而然。成实法中。宣说身见戒取及疑定障初果。是故须立所障之下。毗昙法中。此之三结。所障不定。戒障初果。如次第人所断者是。戒障二果。超越斯陀所断者是。戒障三果。超越那含所断者是。以是义故。无所障下。五下分结。略标如是。
  五上分结义
  五上分结者。如经中说。一是无明。二是憍慢。三是掉戏。四是色染。五无色染。痴闇之心。名曰无明。自举陵物。称曰憍慢。躁动之意。名为掉戏。色界贪爱。爱己色身。名为色染。无色界中贪爱烦恼。爱著己心。名无色染。然此五中。具三种上。名为上结。一者界上。二者人上。三所障上。言界上者。此之五种。同皆在于上二界。起故名界上。故成实言。有人谓。彼色无色界。为解脱故说为上结。言人上者。此之五种。斯皆是其学人所起。故名人上。故成实言。此五皆是学人行故。名为上结。所障上者。此之五种。通能障于无学上果。故名上结。若别分之。色无色染及彼掉戏。上界所起故名上结。问曰。掉戏欲界亦起。以何义故偏说上界以为结乎。成实释言。上二界中。无粗烦恼。掉戏明了。故偏说之。无明憍慢。此之二种。学人所起。以人上故。名为上结。问曰。痴慢凡圣此通起。何故偏说学人起乎。释言。理实凡圣通起。但今分取学人起者为上结也。若尔贪瞋亦凡圣通起。何不分取圣人所起以为上结。经中乃说。贪欲瞋恚。以为下结。齐类应然。但今贪瞋。系属下界。相状分明。故从下界判为下结。已判下结。不宜复说圣人起者以为上结。若论障果。不异前释。此之五种。通能障于无学上果。故名上结。问曰。下结能障下果。五上分结。能障上果。中间二果。谁为障乎。释言。就彼五下结中。贪瞋二结。以下界起说为下结。若论障果。通能障彼中二果。五上分结。略之云尔。
  五悭义
  五悭之义。如成实说。坚著不舍。目之为悭。悭随境别离分为五。一住处悭。二者家悭。三者施悭。四称赞悭。五者法悭。住处悭者。有人于己住处生悭作如是念。我独住此。不用余人。令我自在。是悭过患。凡有五种。一于未来诸善比丘。不欲令来。二于已来诸善比丘。瞋恚不歖。三欲令去。四藏僧物不欲与之。五于僧施物生我所心。计为恩德。此是五过。是人于彼共有法中。当不能舍。何况自身所有诸余。以是过故。于解脱中。终无有分。言家悭者。有人于彼往还俗家。生悭吝心。作如是念。我于此家。常独出入。不用余人。设有余人。令我最胜。是悭过患。亦有五种。一者白衣。有不吉事。与之同忧。二者白衣。有利益事。与之同喜。三断白衣所为胜福。四断受者令不得施。五生其家为厕中鬼及诸恶处。言施悭者。有人于彼施物之中。生悭吝心。作如是念。令我于此独得施物余者不得。设令与之。勿使过我。是悭过患。亦有五种。一常乏资生。二令施者不得为福。三令受者不得财利。四毁呰善人。五心常忧恼。以此过故。是人未来生地狱中。设得为人。常在贫穷无有资财。称赞悭者。有人于他称赞之中。生悭吝心。作如是念。令独赞我莫赞余人莫使胜我。名称赞悭。是悭过患。亦有五种。一闻赞余人。心常扰动。二毁呰善人。三自高卑他。四常被恶名。五于未来百千世中。常无净心。言法悭者。有人于法生悭吝心。便作是念。令我独知十二部经莫使他知。设令他知勿使胜我。又自知义。秘而不说。是过差别。乃有七种。一所生常盲。二常为愚痴。三多怨中生不得自在。四退失圣胎。五诸佛怨贼。六善人远离。七无恶不造。五悭之义。辨之略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