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大乘义章 第五卷(4)

四种身结义 四种身结。如成实说。于彼世间。自身他身系著不舍。故名身结。结别不同。离分四种。一贪嫉身结。二瞋恚身结。三戒取身结。四取身结。

  四种身结义
  四种身结。如成实说。于彼世间。自身他身系著不舍。故名身结。结别不同。离分四种。一贪嫉身结。二瞋恚身结。三戒取身结。四取身结。此四犹是贪瞋痴也。初一是贪。次一是瞋。后二是痴。相状如何。成实释言。于他资财。生贪嫉心。名贪嫉结。他人不与。则生瞋怒。加刀杖等。名瞋恚结。此二是其在家之人。斗诤根本。亦即名为随顺乐边。若人持戒取。为清净无漏圣道。又持乌鸡鹿狗戒等。以为真净。名戒取结。即谓所取以为真实余皆妄语。名见取结。此二是其出家之人。斗诤根本。亦即名为随顺苦边。就此四中。初二钝使。后二是利。四种身结。辨之粗尔。
  五住地义八门分别(释名一 辨体二 地起不同三 心相应不相应四 即心异心五 见修分别六 对果辨因七 治断分齐八)
  第一释名。五住之义。如胜鬘说。一见一处住地。二欲爱住地。三色爱住地。四有爱住地。五无明住地。见者所谓五利烦恼。推求名见。入见道时。一处并断。名见一处。本为末依。名之为住。本能生末。称之为地。言欲爱者。欲界烦恼。除无明见。著外五欲。名为欲爱。欲界非不爱己色身。著欲情多故言欲爱。又为别上故云欲爱。住地同前。言色爱者。色界烦恼。除无明见。舍外五欲。著己色身。名为色爱。色界非不可亦爱己心。著色情多故言色爱。又为别上故云色爱。住地同前。言有爱者。无色界中所有烦恼。除无明见。舍离色贪。爱著己心。说为有爱。然此有爱。若当从彼所爱为名。应名心爱。若就背下以立其名。名无色爱。今就破患故名有爱。破何等患。外道多取四无色定。以为涅槃。灭离心爱。对破彼见。故说有爱。住地同前。言无明者。痴闇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住地如上。此五皆能劳乱行人。故曰烦恼。名义如是。第二门中。辨其体性体性唯三。一见二爱三是无明。五中初一。是其见惑。中三是爱。后一无明。烦恼无量。以何义故偏说此三。此三重故。所以偏说唯说此三。诸结皆随。譬如世间王来王去余众皆随。当知。一切诸烦恼中。除见无明。自余诸结。悉入爱中。若使爱中备含诸结。以何义故。偏名为爱。受生三界。爱力增强。从强立称。故偏名爱。问曰。成实说。除贪瞋自余烦恼。皆痴使摄。今此何故摄入爱中。释言。法门各异。不可一类。彼成实中。约别三受及三境界。以别三毒。贪依乐受。顺境而生。瞋依苦受。违境而发。痴依舍受中容境起。除贪除瞋。自余诸结。皆依舍受中容境起。故摄痴中。今此为分本末利钝差别不同。是故诸结悉入爱中。相状如何。此义如彼四缚章中具广分别。无明是本。理别为一。余皆是末。不得入中。复就末中。见是利使。理宜须别。自余是钝。不得入中。是以瞋慢疑等诸结。不入痴见。摄在爱中受分为三。痴见各一。故有五住。见通三界。何故为一。释有两义。一见是迷心。易可断除。入见道时。一处顿尽。故从治处摄之为一。是故论中说。断见惑犹如折石。二见迷理生。理通不别。故从所迷合之为一。何故分爱以为三种。释有两义。一爱性缠绵难可断除。治处非一。故别为三。是故论中说。断爱结如绝藕丝。二爱缘事生事。别内外色心之殊。故随所缘分之三矣。三界无明。治非一处。何故为一。良以无明微细难断。若从治处品别无量。不局在三。以是义故。不随界别说为三耳。然复无明迷理闇惑。不缘事生。所迷之理平等一味。故从所迷说以为一。斯乃且就一门之中。离合如是。若入余门。痴之与见。亦得分多。故彼九十八使门中。痴见之心。分为多矣。体性如是。第三明其地起之别。四住之中。地起不同。泛释有四。一性事分别。彼事识中取性烦恼。名之为性。说之为地。余见爱等一切烦恼。随境别起。说之为事。皆名为起。彼取性者。马鸣论中名执取相。亦名执相应染。余见爱等。马鸣论中名计名字相。寻名计我。及生诸结。名计名字。二本末分别。于前事中十使是地。十缠六垢。是其所起。使缠垢等。有何差别。如毗昙说。根本增上。说之为使。依使所生津液之结。说为缠垢。云何津液。如瓶盛酥蜜津液外出。津夜结中急缚名缠。轻系称垢。三成起分别。一切烦恼久习性成。说之为地。成何处在。成在本识。对缘现生。说以为起。四前后分别。一切烦恼。前能生后。名之为地。后起依前。说之为起。就无明中。如胜鬘说。无明为地。恒沙为起。此义云何。分别有二。一就痴中粗细分别。妄识之中。任性无知。是无明地。缘而不了。是恒沙惑。二痴妄分别。于妄识中痴闇之心。是无明地。妄想分别说为恒沙。如地持说。如是如实。凡愚不知。当知。即是无明地也。以是因缘。起八妄想。当知。即是恒沙惑也。又复如彼起信论说。妄识之中。义别六重。一无明地。所谓根本不觉知心。二是业识。依前无明不觉。妄念忽然而动。三是转识。心想渐粗。转起外境四是现识。妄心所起。虚浪之法应现自心。如明镜中现众色像。五是智识。于前妄心所现法中。分别违顺染净等别。六不断识。亦名相续识。妄境牵心。心随妄境相续不断。犹如海浪。六中初一。是无明地。后五妄知。是恒沙惑。问曰。若此是恒沙者。二障之中。应智障收。何故论中。说初一种以为智碍。后之五种名烦恼碍。释言。二障阶降不定。五住相望。四住及起。同为烦恼。无明及起。齐为智障。故地持中。无明八妄同为智障。就无明中。随义更论。所起恒沙。复为烦恼。无明住地。独为智障。故为此说。问曰。于彼事识之中。取性无明。是何地收。妄识之中。所有爱见是何地摄。释言。不定。略有二义。一隐显互论。彼事识中取性无明。以本从末。摄为四住。彼妄识中所有爱见。以末从本。收为无明。二随义通论。妄识之中所有爱见。皆四住收。事识之中所有无明。亦无明摄。地起如是。第四门中。明其相应不相应义。于中有二。一对心识明其相应不相应义。二就惑体明其相应不相应义。言对心者。心有三种。一事识心。所谓六识。二妄识心。谓第七识。三真识心。谓第八识。彼事识中所有烦恼。有其相应不相应义。现起之者。与心相应。是义云何。烦恼之数与心别体。共心同缘。故曰相应。如想受等。故马鸣言。心与念异同知同缘。故号相应。性成之者。是不相应。即说心体。为烦恼性。不别有数与彼心王共相应。故彼妄识中一切烦恼。亦有相应不相应义。是义云何。如马鸣说。妄识之中义别六重。广如上辨。此六种中。根本四重。名不相应染。末后两重。名心相应染。相应之义释不异前。不相应者。即妄心体性。是烦恼。非是心外别有烦恼共心相应。名不相应。故论说言。即心不觉常无别异。名不相应。问曰。何故粗者相应。释言。粗者有时作意别想而起。故与心别共心相应。细者性成非别起。故与心一体。名不相应。一切烦恼。望彼真心。亦有相应不相应义。真妄和合。名为相应。真妄性别。名不相应。故地经言。心相应不相应相。论家释言。不相应者。永可得脱(此一门竟)次就惑体明其相应不相应义。惑体有四。一无明地。二无明起。三四住地。四四住起。此四重中。无明住地。定不相应。故胜鬘言。心不相应无始无明。妄识之心体是无明。故不相应。无明所起。经说相应。故胜鬘云。于此起烦恼。刹那相应。随义细论。于中亦有不相应义。此云何知。如马鸣说。业转现识。是不相应染。智识续识是相应染。此五皆是无明所起。故知亦有不相应义。若尔胜鬘何故一向说为相应。为别无明故偏言耳。四住地者。总相粗论。唯心相应。随义分。亦有相应不相应义。现行之者。共心相应。性成之者。与心同体。名不相应。以有此义故。杂心中。一家说使定心相应。一家说使定不相应义。既两兼不可偏取。四住所起一向相应。以彼粗起与心别故。故胜鬘云。四住起者。刹那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