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言道亦然无持不可见 所说无所睹我宣者佛道 誓愿求于道所愿无所住 无住无处所道所立亦然 诸度无极然及所作众德 言辞托音声所说无所说 所可谓布施所施当所施 方当所宪者悉住平等道 口所畅布施敷演于道事 彼道亦自然等犹如虚空 若能晓了心口之所说者 彼一切清净闻净皆至道 身口及心念舍一切尘劳 所劝亦如斯是施度无极 布施不归道道不倚于施 此二者假名无著亦无象 若无所依倚其受道若斯 若不望想报是名曰布施 而假闻禁戒不住于形色 不起无所灭是为戒之相 不行戒亦尔身口心无异 无作无所有假有言说耳 因缘合有辞说号禁戒耳 如吾戒正等此二事无漏 诸可禁戒事一切假于言 道义所获者无言亦无业 口说心所作禁戒劝助道 计戒及道教一切如虚空 若晓了此者独步普入戒 则游居于道深妙难解句 童子又谓诸来会者。所可谓言。忍辱教者亦是言辞。解空空义乃为忍辱。忍如平等三界亦如。说忍形类无像无见。等心于此乃名曰忍。若能虚静为忍辱根。音声香味因缘合成。彼无所有但文字耳。是故宣畅言忍辱矣。如来正觉。说有三忍身口心念。若能晓了此忍辱者。是曰为忍。解断其身节节离散。心无嗔恚。恩爱及身譬如墙壁。察身如是为忍辱。远闻恶口所畅说。若能堪任。于诸言辞不味所说。乃为忍辱。若复游志一切瑕秽。其心静然而无忧结。意能分别诸文字者。心乃入于忍辱。计如忍道亦如此。身口意俱同尔。乃名曰道。宣传于圣教。多所劝助者。一切精进上妙细微。及诸中间。亿劫合集而不可得至于成就。假使精进不可逮得。计于道德亦无所获。不得诸法。是曰精进。所修精进。设能如是不怀怯弱。亦无恐懅是谓极上通大精进猛勇菩萨仁义备悉。于是童子重颂曰 可所谓忍辱口之所宣畅 空空义故忍如忍等三世 说于忍色像不貌不可见 若心等于斯尔乃名曰忍 忍类为空静缘合声香味 彼无有文字此乃名曰忍 讲宣此三忍身口及心念 若人晓了此畅乃名曰忍 节节解其身而心不怀恚 身受如墙壁是为身忍辱 远闻有恶言不报于骂辞 入此音乃忍悉能住所说 若于诸瑕疵心不怀爱结 设能了字空是心入忍辱 如忍道亦然身口意如是 此乃名曰道名所而劝助 若诸所精进最上中微下 合集亿垓劫不得便成就 精进不可得道亦无所获 不逮一切法是曰为精进 若勤力行此无怯不怀难 彼则大精进为猛勇菩萨 童子复谓诸来会者。所谓禅思亦不有念。计于禅者亦无所住。弃一切想。是乃名曰寂度无极。则能寂然澹泊无言无放逸。离诸漏而烧灭一切尘。是名曰寂度无极。心于诸法不遣往反。于心离心是则名曰寂度无极。心及禅定常至道意。恒以平等观此众事。若能平等。于诸所观无有邪正。斯谓佛道不为难得。无有文字亦无所说。不可究竟亦无所有。无有放逸亦不自恣。此乃曰智度无极。无有此际不度彼岸。又于此彼而无所住。正立法界以无所住。亦无所著。亦无文字。无所颁宣。无文字已。不复举假一切思想。若能启受于此法者。尔乃名曰智度无极。六度无极亦复如是。假使有人等观此义。则能均平一切诸法。亦能等于一切众生。若能同象一切诸法。则能均平一切众生。若能平均一切众生。则能平等一切诸佛。等诸佛已。则能奉修于一切智。是故菩萨勇猛无畏。犹斯名曰无极智慧。若能顺从此教命者。则顺法眼不可思议。于是童子以偈颂曰 禅行无所思专心不有住 断一切诸想名寂度无极 寂然而澹泊不逸无诸漏 弃捐众尘劳是寂度无极 其心一切法未曾遣往反 无心脱于心寂然度彼岸 计心及与道观之悉平等 若能察平等佛道不难得 舍文字无言无本无所有 不乐不自恣乃名为智慧 无此不度岸不住彼此际 正立于法界不住无所著 文字无班宣不与一切想 以是受诸法乃名曰智慧 诸度无极然所见一同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