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行此法 是名大勇猛 得度法海岸 而证菩提道 毗舍佉母闻佛所说心生欢喜白佛言。世尊。初有几事应当远离。复有几法应当亲近。佛告毗舍佉。有五十八法。应当修学亦应远离。何谓也。谓离一切不净之法亲近净法。应离恶法亲近善法。不应育养不将养之。不应往处勿往亲近。所应往者即便应往。不应作者终不妄作。所应作者方便应作。非法求得不应用之。如法而得应当受用。善调身心常乐静处。舍离欺诳行于正语。厌离懒惰乐行精进。善摄诸根不令放逸。先意谦敬舍于贡高。常行忍辱不生嗔恚。自不诤讼善和合众。舍不覆藏住于覆地。舍无义语住于义语。舍于邪命正命自活。善能量身受于饮食。不乐多求住于少欲。舍于刚强住调柔地。修习软语远离粗言。舍不安乐住安乐处。舍不同见共等类住。舍无问处往咨问处。厌离三界住不乐三界。舍一切作住无所作。舍于我见修学空法。毗舍佉。此五十八初法如是。汝应修行。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若一切所学 初后无有余 应远离亲近 已作得安乐 一切法学已 所愿皆具足 舍爱身命故 而证无上道 若有如是学 于净行法门 非声闻缘觉 亦非证菩萨 于无量劫中 称叹其功德 佛说偈已。毗舍佉母心大欢喜。更增上问世尊。净行法门复有几种。名为大行。佛言。有三大行。汝应修行。何者名三大行。一者大信心。二者大精进。三者大智慧。世尊。云何大信心 佛言。大信心者。信佛是。佛是婆伽婆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名大信心。何者大精进。若能于中成精进行。一切恶法弃舍远离。一切善法应当摄取。于善法中勇猛不息。是名大精进。何者大智慧。若人以智慧眼见生灭法。圣人所度无常苦尽。是名大智慧。是则名为三种大行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共大信心 深着不离 诸行具足 而求菩提 共大精进 坚固难舍 勤修已满 而求菩提 共大智慧 究竟明了 具波罗蜜 而求菩提 初法增已 知大名闻 增长尽已 随所修行 以此知故 解过人法 佛说偈已。毗舍佉母心生欢喜。更增上问世尊。优婆夷净行法门。进趣佛地复有几行。佛告毗舍佉。更有四行而取佛地。何谓为四。一者翘勤精进二者无惑智慧。三者逝定不退。四者行慈利益众生。毗舍佉。以此四法进趣佛地。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翘勤乐精进 智慧无迷惑 逝定不退转 行慈利众生 以此四法故 而证萨婆若 佛说偈已。毗舍佉母心生欢喜。更增上问世尊。复于几法安住得观。云何法集无有分散。初合法者复有几事。佛告毗舍佉。于四法中安住得观。谓慈悲喜舍。其中法集无有分散。谓得声闻智辟支佛智萨婆若智佛智。初合法者。有三十二观法。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阿那念般那念。观灭想。观身想。观寂静想。观地水火风想。观青黄赤白想。观虚空想。观识处想。观膖胀想。观臭秽想。观穿漏想。观烂坏想。观处处分散想。观骨肉纵横想。观骨湿想。观白骨色想。观一切无常想。观一切法无我想。是名三十二观法四无量心。是名安住得观声闻智辟支佛智萨婆若智佛智。是名法集无有分散。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若以下观 得声闻智 善修中观 得缘觉智 上观满足 得菩提智 佛说偈已。毗舍佉母心大欢喜。更增上问世尊。于不净法门云何心住。疾离烦恼通达六门。佛告毗舍佉。有三十二法门。于不净中心所乐住。疾离烦恼便通六门。何者三十二法门。谓身中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肪膏髓脑心肾肝胆大肠小肠脾肺肚胃脓血痰汗涕唾涎泪屎尿不净。毗舍佉。是为三十二不净之观。令心乐住净行法门。疾舍烦恼得通六门。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犹如江流 聚入大海 于法门中 流观亦尔 善观粗细 净以不净 无上智法 佛悉通达 佛说偈已。毗舍佉母心大欢喜。更增上问世尊。菩萨于净行法门。有几恋着住于世间不得解脱。佛告毗舍佉。净行法门。前诸菩萨。有七缚着住于世间。何谓为七。一者若我得度。世间未度我欲度之。二者若我得脱。世间未脱我欲脱之。三者若我已觉。世间未觉我欲觉之。四者若我已调。世间未调我欲调之。五者若我已安。世间未安我欲安之。六者若我成道。世间未道我欲导之。七者若我已得涅槃。世间未得我欲令其入于涅槃。毗舍佉。是为菩萨七种恋着住于世间不得解脱。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