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持毳衣 常行于乞食 善修身语心 不生苦乐想 离分别执着 得最上安隐 由习诸禅定 能破彼魔怨 常以真实言 引导于群品 善乘智慧车 摧六根贪使 当知如是人 得近菩提道 乐住阿兰若 则永离诸过 如风于空中 吹云无障碍 以清净三业 勤修诸胜行 具真实正见 破坏诸魔教 于彼贪等行 本性而不染 常起慈悲心 是比丘所作 了知色等境 为彼缠缚因 是人无忧恼 得至寂灭处 知诸因缘法 善恶皆决定 乐闻解脱法 于贪则不着 于未修善业 而常生爱乐 是人如月光 本性净无垢 焚烧罪恶法 如火投干薪 弃背诸苦因 于三有称胜 志求于解脱 不着世间法 超出诸轮回 如鸟随空往 如实知其因 决定而受果 彼于三有中 是名真解脱 于苦乐精粗 皆无有所著 此最上比丘 观世间如焰 心不生散乱 乐求于正法 勤修本白业 彼如阿罗汉 乐近善知识 远离于亲属 捐在家垢染 彼如阿罗汉 由慧寂诸根 不着于境界 行视二足指 彼如阿罗汉 不诣王履道 城邑四衢巷 贩卖为讥呵 彼如阿罗汉 不观于歌舞 不乐相斗诤 住旷野空闲 彼如阿罗汉 一日唯一食 未得不希求 知分量止足 彼如阿罗汉 常持粪扫衣 不乐上妙服 与食行相应 彼如阿罗汉 由不造诸业 离一切虚妄 不起亦不乐 彼如阿罗汉 不起恚怒相 离贪欲愚痴 解脱诸恶法 彼如阿罗汉 离一切嗔恼 超越诸结使 住正念思惟 彼如阿罗汉 修习八圣道 善住于寂静 破诸烦恼怨 彼如阿罗汉 寂静根坚固 超贪欲淤泥 住心一境性 彼如阿罗汉 于自经行所 及他游止处 知已如实说 彼如阿罗汉 知漏无漏法 皆从因缘生 决定无有疑 彼如阿罗汉 离惛沉睡眠 无懈依时起 勤修诸梵行 彼如阿罗汉 喜住阿兰若 修毗钵舍那 奢摩他诸定 彼如阿罗汉 智者依正理 常栖止林野 如禽处空虚 彼如阿罗汉 受信施饮食 平等为说法 破根随烦恼 彼如阿罗汉 善知真实道 相应心次第 能到于彼岸 彼如阿罗汉 若具于明智 离怖畏欢喜 于二无所著 彼如阿罗汉 于自他众类 如实知老死 天人咸归信 彼如阿罗汉 常乐修梵行 离三衣无有 得少以为足 彼如阿罗汉 不耽嗜美味 依时一坐食 离名利垢染 彼如阿罗汉 与悲舍相应 不覆藏众罪 焚烧过失林 彼如阿罗汉 违僧伽轨则 其心常懈怠 无勇捍精进 此则非比丘 佛诫诸弟子 不应畜卧具 若乐懈怠者 何能获安乐 由懈怠一种 诸过患之本 于流转轮回 受无量苦恼 若有懈怠者 众善则不生 虽被袈裟服 此则非比丘 若不修定慧 何由尽诸漏 唯具假形相 此则非比丘 乐安住僧坊 离学法境界 耽味于酒色 此则非比丘 若断诸魔缚 远离众罪业 不应与毁禁 共住同饮食 又破戒比丘 受用众饮食 彼则如服毒 饮洋铜无异 由彼无胜能 不预众同分 后堕地狱中 于食不可得 若断诸烦恼 如蛇出其室 不乐见女人 依正命乞食 云何诸比丘 以身为所质 造诸恶趣因 坏僧宝名称 贪名利境界 习近于女人 彼非俗非僧 为法中之贼 恃王臣威势 恣啖于酒馔 为假名比丘 诳惑于施者 无善摄方便 同营办俗务 常依止王城 如蛇处林壑 |